当前位置:首页 |
|
近年来,苍南县域慈善事业不断创新优化,社区慈善空间、点位等阵地平台加速向社会化、场景化转型,各乡镇及慈善组织积极探索“慈善空间”建设,通过实体空间与公益活动结合,推动慈善文化从“小众参与”走向“社区共建”。这一趋势不仅拓展了社区慈善服务的边界,更让善意渗透到社区肌理,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慈善阵地全面开花,夯实营善基础
苍南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慈善服务平台网络。在县级层面,县城灵溪新区龙溪湖慈善公园苍南县招慈引善基地、苍南县壹加壹慈善基地功能多元,集慈善文化展示、资源整合、组织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中苍南县壹加壹慈善基地已连续3年荣获“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称号 。乡镇层面,形成“一镇一品”善矩阵,18个乡镇慈善服务空间结合“助联体”“民政服务站”等,链接引入慈善资源开展公益服务。例如金乡镇慈善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建成33个村级慈善工作站,组建80余人的义工队,设立9支企业冠名基金,开展百余项慈善项目,惠及5万余人次,成为基层慈善服务的坚实力量 。村级层面,将“村级慈善站”建设纳入县民生实事项目,427个村级慈善站一年实现全覆盖,并配套成立至少5万元的公益基金,及时掌握村民动态,第一时间帮扶困难群众。
创新模式激发活力,拓展慈善版图
创新“慈善 +”融合模式,为慈善空间注入新活力。在“慈善 + 商业”方面,县城人工湖光餐厅设立慈善捐赠点,定期举办慈善主题促销活动,部分利润捐赠给慈善项目,实现商业与公益双赢 。“慈善+驿站”模式下,灵溪镇对务社区的莲池驿站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志愿活动报名等服务,还开展慈善知识讲座,让慈善更贴近居民生活。此外,三澳核电站慈善空间以“核电+公益”为特色,打造科技型公益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基金、建设科普基地、组建志愿队,累计孵化6个品牌项目,惠及2000余人次。棋盘村慈善空间立足“公益+农旅”,通过“慈善菜园”收益反哺弱势群体,设立助学金,开发公益研学路线,带动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
多方协作优化环境,营造慈善氛围
苍南县出台全国首个优化“县域营善环境”政策体系,11 个部门共同参与。将慈善行为与信用积分挂钩,推出“信易行”“信易医”等62条激励举措,在“信用苍南”小程序开通“信用超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商家建立101个积分兑换点,已惠及2200人次。县民政局创新“五有”招慈引善机制,设立招慈引善基地,吸引20个省内外领军慈善组织及爱心机构合作,结对17个慈善项目,为慈善空间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苍南县慈善空间点位的精心打造与营善环境的持续优化齐头并进,让慈善成为社会新风尚,为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慈善发展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