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民政事关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回顾今年上半年,我县民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怎么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近日,苍南县民政局特别邀请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民政,通过数字化、场景化、互动化的方式,把传统“窗口服务”升级为“现场体验”,让“民生大事”可观、可感、可及。
7月16日下午,苍南县民政局在县社会福利中心举办“民政开放日”活动,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行莅临视察调研。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汇报、互动交流等环节,全面展示了民政部门的工作成果,增强了民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也让群众近距离感受苍南民政事业发展变化。
在县社会福利中心,代表、委员们用“脚步丈量”我县养老服务质量,全面考察“一院供养”改革成效。他们实地参观颐养公寓、康复医疗站、餐饮区、运动休闲区和失能失智照护区等功能区域,详细了解中心“城市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特色康养模式,直观地感受到了精准照护模式的落地成效,以及我县养老服务的提质升级。据了解,该养老中心是县民政局围绕打造三级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的县级养老项目,由浙江睦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2.8万㎡,总床位数346张,可提供兜底普惠、服务示范、智慧监管、人员培训、供需对接等服务,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入住老年人180余人。
“这才是老年人该有的幸福模样!"代表委员们连连赞叹。雅致的园林环境、整洁的起居空间、丰富的文娱活动,让人深刻感受到“为民养老”的初心——这里不仅是生活场所,更是用专业与爱心构筑的“银发乐园”。
在交流汇报环节,县民政局展示了2025年上半年亮点工作和“五争”情况。随后,各科室从理念革新、模式突破、技术赋能等创新实践,呈现了上半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民政工作扎扎实实“为民服务”的新成效。
全国首创县域“营善环境”优化模式,建立“行善有径”五有机制,建成浙南最大招慈引善基地,搭建辐射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慈善资源对接网络。推出“兰草重生”特殊群体帮扶、“幸福长椅”等18个公益项目,首批落地资金1081万元。构建“善行苍南”数字平台和村社工作站体系,实现“求助有门、帮扶及时”。如霞关镇林阿婆通过村级慈善工作站,3日内即获500元医疗救助。该模式实现慈善资源精准对接,形成可复制的县域慈善发展新路径。
创新打造“党建领航·颐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三大提升工程:一是全域提质,对全县在运营的22家养老机构施行分层建设,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构建“高端有选择、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三级网络,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二是多元供给,围绕“颐养、乐养、医养”三大主题,提供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三是模式创新,引入专业机构连锁运营,建立“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和资源整合,显著提升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专业度和普惠性,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依托“真爱到家·福彩助力”系列公益活动,精准资助390名困难大学生、253户困境中小学生和561户低保残疾家庭,点亮求学之路。受助圆梦北师大的学子感言:“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如今,这束由福彩点燃的温暖之光,正在受助者手中接续传递。
苍南携手五地(福建省福鼎市、浙江省平阳县、龙港市、泰顺县、文成县)创新构建浙闽边界社会救助协同机制,以机制创新、数字赋能、项目驱动,成功破解跨省救助难题,3天完成首例跨省审批,1800余人次受益。该服务模式为省际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可复制的“苍南样板”,获中纪委和省级改革专刊推广。
代表和委员们一致认为,此次“民政开放日”活动搭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民政工作的连心桥,畅通了民政部门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快车道。在活动现场,代表委员们通过现场打分测评的方式,对民政工作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围绕民政政策宣传推广、服务模式创新、民生载体优化等重点领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今后,苍南县民政局将以此次“民政开放日”活动为契机,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让苍南民政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