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窗口前的“火眼金睛”:一句询问,叩开求助心门
南宋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办完手续的老人眉头紧锁,脚步踟蹰。这细微的异样,被有着9年基层经验的乡镇民政干部吴玲玲精准捕捉。“阿姨,您是不是还有难处?”一句主动关切的询问,瞬间叩开了老人强忍的心扉。眼泪夺眶而出,老人哽咽道出女儿李平(化名)的困境:离异独居,罹患乳腺恶性肿瘤,高额治疗费让本就拮据的家雪上加霜,后续复查已成沉重负担。
主动“发现你”:于细微处捕捉急难愁盼
这窗口一幕,正是“主动发现”救助机制的最前线写照。“坐等申请”已成过去,“主动出击”方为常态。吴玲玲练就的,不仅是洞察焦虑、迟疑等细微表情和行为的“火眼金睛”,更是将心比心的深切同理。这份敏锐,源于个人素养,更是苍南县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深度转型的必然要求。一句主动询问,常常是打破困难群众“沉默困境”的关键钥匙。
这张“主动发现”的网,更深植村社肌理。镇村干部带着政策、带着关怀,定期上门走访,精准聚焦重病、重残、突发变故等易困群体,确保困难群众“一个不漏”,让惠民政策主动“送上门”。
快速“帮助你”:40分钟+18天,跑出救助“加速度”
李平家的困境刻不容缓!吴玲玲迅速行动。
从窗口发现到系统上报,争分夺秒,仅用40分钟!
后续审批流程高效协同运转,18天内,低保手续全部办结!这笔承载着生命希望的保障金,如同及时雨,迅速兜住这个濒临崩溃家庭的生活底线,解了燃眉之急。这,就是解民忧的“苍南速度”!
持续“守护你”:让救助有温度更有长度
救助,不是“一救了之”。而在于“救急”,更在于“守护”。
“一人一档”精准画像:李平的情况第一时间录入困难群众动态管理档案。家庭状况、医疗负担、救助进展实时更新,形成精准帮扶“导航图”。
定期回访,动态跟踪:镇村干部化身“贴心管家”,定期联系走访。不仅紧盯低保金是否到账,更联动医保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动态评估医疗负担是否减轻、基本生活有无保障、后续治疗存在哪些“堵点”,力求综合施策,解困更解忧。
需求清单,链接资源:依据动态跟踪,生成清晰“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临时救助、慈善力量、社会资源,构建“政府+社会”多元救助支持网,确保帮扶精准滴灌、温暖长效。
始于“看见”,成于“用心”:温暖注脚彰显民政担当
从窗口一句主动询问,到村干部风雨无阻的走访;从40分钟争分夺秒的上报,到18天高效落地的审批,再到“一人一档”的长期守护——南宋镇民政工作者以“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主动服务”的扎实行动,生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将社会救助安全网织得更密、兜得更牢、传递更有温度。
李平的故事,是苍南县探索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成功转型的温暖缩影与有力印证。它深刻说明:最有效的救助,往往始于一次主动的“看见”,成于一份持久的“用心”。正是这份用心,让政策阳光穿透信息壁垒,精准抵达最需要的角落,温暖守护每一个困境中的家庭。
织密保障网,需要你我同行
在苍南,这张用责任与爱心编织的“主动发现”之网,持续探寻着每一份不易察觉的困境,为更多家庭撑起遮风挡雨的“保障伞”,传递着党和政府沉甸甸的民生温度与坚实保障。
在此,我们诚挚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请您成为“主动发现”的延伸触角。如果您发现身边有陷入困境、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邻居、亲友或陌生人,特别是那些因信息闭塞、行动不便或羞于启齿而未能及时求助的群体,请及时告知当地村(社区)委员会、乡镇民政窗口,或拨打民政服务热线。您的一个善意提醒,可能就是点亮他人希望之光的关键一步。让我们携手并肩,织密织牢这张有温度的社会救助网络,确保党和政府的关怀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共同为更多困境家庭撑起坚实有力的“保障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