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动态  ->  媒体焦点
让“舌尖”更有幸福感
我市探索长效运营老年助餐服务
发布日期:2025-06-27 09:16:18 来源:温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针对老人“吃饭难”问题,近年来,温州市将老年食堂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不少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因身体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买菜做饭困难,就近就餐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

如今,温州依托“邻里食堂”“共富食堂”“长者食堂”等各类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题,更让其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截至去年,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348家,日均惠及3.5万人次,年累计为长者助(配)餐945万人次。

多种服务,传递舌尖温暖

走进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里小区的蒲江社区老年食堂,整洁明亮的环境中,饭菜香气四溢,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每天清晨,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精心挑选新鲜食材,严格把控烹饪环节。食堂菜单依据老年人饮食和营养需求设计,软糯的清蒸鱼、清爽的时蔬小炒、营养的炖汤,每餐都有荤素搭配、清淡可口的多种菜肴。

72岁的张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笑着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太麻烦,常常随便对付一口。现在好了,老年食堂的饭菜花样多、味道好,还特别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价格也实惠,两荤两素一汤,自己只需要付8元钱,真的太划算了。在这里吃饭,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还能和老伙计聊聊天,心情特别舒畅。”

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老年食堂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套餐。60周岁及以上老人就餐,每餐实收8元;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实收6元。实惠的价格,让老人既能享受高品质的餐饮服务,又无需有过多的经济负担。

多元活动,充实精神生活

老年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就餐的地方,更是老人社交娱乐的平台。在蒲州老年食堂,每天就餐前后,这里都热闹非凡。老人聚在一起,下棋、看电视、玩转瓶子、猜谜、谈天说地,他们交流互动频繁,孤独感大大减少。

节日期间,食堂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春节时,写春联、包饺子的联欢活动让食堂充满了喜庆氛围;中秋节有送鲜花、制作月饼等活动,老人一起共度佳节;重阳节则举办敬老活动,邀请老人吃团圆饭,弘扬尊老传统。这些活动让老人在欢乐中感受关怀与温暖,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68岁的李女士兴奋地分享道:“以前过节,孩子们都忙,自己在家冷冷清清的。现在好了,在老年食堂,和这么多老姐妹、老伙计一起过节,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做月饼,热热闹闹的,比在家里还开心。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

多方合力,探索长效运营

然而,老年食堂的长效运营并非易事。对于管理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温州积极探索,给出了自己的解法。通过“政府补助一点、村社资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老人自支一点”四个“一点”机制,维持老年食堂长效运营。

另外,温州各地充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发挥志愿、慈善等助老效能,在老年食堂的运营方式上探索出“党建引领+”“公益组织+”“专业企业+”“中央厨房+”“数字赋能+”“慈善基金+”等多种长效机制。比如鹿城区打破“自建自营”的社区食堂运营模式,在集善社区引入国企运营社区食堂;泰顺县大安乡针对筹办老年食堂面临的“财、地、人”等难题,探索出“众筹公营”的农村养老食堂模式。

同时,为确保用餐安全,温州各类老年食堂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安全承诺书等“六公示”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和管理服务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