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这个睡眠报告救了我爸的命!”近日,家住瑶溪街道的市民王秀云女士指着手机APP里标红的健康预警激动地说。两个月前,居家养老智能设备“呼呼睡管家”发出呼吸异常警报,让她及时发现了父亲患有肺梗阻的险情,从而成功化解了一场健康危机。这一事例,是温州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鲜活例证。
作为浙江省老龄人口第二大市,温州以191.63万名老年人口基数,4.2%失能老人比例的沉重养老课题为破题点,在2024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中交出亮眼答卷。作为2024年全省唯一试点地区,温州通过精准施策、数字赋能、闭环监管、长效保障四大创新体系,构建起“前端硬件+中端平台+后端服务”的智慧养老安全保障网络。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062张(超目标23%),服务覆盖5757名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超额23.5%),服务总人次达26.93万,整体资金执行率达89.78%,创造温州养老服务“加速度”。
智慧监测:构建生命安全守护网
“警报就是生命信号!”龙湾区王茂真老人的家属感慨万分。83岁的王茂真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监护设备,在老人跌倒或出现呼吸、心率异常等无法呼救的情况下,及时发出预警,系统收到预警后第一时间联系老人本人、紧急联系人及村(社区)工作人员,多方联动直至确认老人状态。这样的智能守护,已成为温州众多高龄独居老人的“健康守门人”。目前,龙湾区310户重点服务家庭全面配备智能设备,系统每日生成睡眠日报、每周推送健康周报,家属通过小程序实时掌握老人动态。
据了解,我市通过搭建居家安全守护平台,依托“1个智慧大脑+N个终端+四级响应梯队”架构,即汇聚老年人家中多场景业务数据,AI多模态算法深度融合研判,建立“家属-村社-镇街-县级民政部门”四级响应链条,确保信息闪电传递、层级即刻响应,形成紧急呼叫响应有效闭环。以烟雾报警器为例,部分老年人有居家熏肉等习惯易引发误报,通过联合算法,误报率从77.3%下降至6.1%,真正实现紧急呼叫响应的有效闭环。
个性定制:精准满足多元需求
我市创新建立“1+1+N”老年人评估机制,联合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依托省级统一平台,组织专业养老顾问团队,深入每户家庭开展评估。围绕老年人身体体征、家庭环境、心理状况、老年人与家属意愿等方面需求,分户制定个性化改造服务方案。
在龙湾永中街道城北村,76岁的吴春兰老人因腿脚不便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休息,被评估为中度失能人员。评估团队根据其居住环境和健康状况,量身设计改造方案:卧室安装可移动床边扶手、卫生间加装马桶助力架等设备。同时,还配备了一系列智能设备,与服务平台联动,构建起全方位的居家守护体系。
长效保障:政策创新激发服务活力
我市以政策创新推动服务可持续。一方面,整合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资金,将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上门服务纳入《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和《温州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确保服务对象持续享受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政策安排。另一方面,探索推出“政府补贴+个人自费”相结合的家床建设套餐,“购买家床建设赠送上门服务”等服务包,激发老年人家庭消费意愿。
依托“温州市居家安全守护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双堡垒”。线上,县(市、区)相关数据统一汇聚至市级“提升行动”驾驶舱,实现市级统一调度、全程掌握。打通老人线上申请、审批、服务、预约、结算、评价全链路,一键开启便捷监管。线下,成立汇聚养老专家、民政及镇街工作人员、服务受众及社会多元力量的验收回访小组,实地核验家庭养老床位,双线回访服务满意度。当前家床实地验收率达100%、建设满意度达97%,居家上门服务满意率超97%。“我们用科技守牢安全底线,用制度保障服务品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通过动态优化服务内容,已成功化解多起健康危机,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
温州智慧养老实践,不仅让失能老人居家更安心,更让家庭照护“减负增效”。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服务内涵,推动智慧养老从“有”到“优”,托举起银发族的幸福“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