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日前,浙江省推出《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爱心卡”再次成为焦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拓面,优化助餐、助洁、助急等服务,为全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办理“爱心卡”。昨日,记者从温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为60周岁以上老人累计办理“爱心卡”31万张。
“爱心卡”落地助力老有所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在急剧攀升,根据市民政部门最新统计,我市现有老年人口191.92万名。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自2022年8月起,浙江先行先试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率先在杭州市拱墅区、平阳县、嘉善县等7个县(市、区)开展“爱心卡”制度试点,“爱心卡”主要面向三类人群:一是本省户籍经济困难家庭的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二是本省户籍非经济困难家庭的同类老年人;三是其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2年后,“爱心卡”在浙江省内全域推广,遍地开花。据统计,仅温州市,已发放了“爱心卡”31万张。
一张“爱心卡”,融合了养老所需的各种场景。它是以社会保障卡为基础,集成了老年卡、优抚卡、公交卡等多项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全方位的“六助”服务,并不断拓展助聊、助学等新兴服务,支持刷卡、刷脸、刷码等多种使用方式,此举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以及提升老年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激活了银发消费市场。
作为承接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浙江省级试点任务的全省7个县(市、区)之一,平阳县养老服务“爱心卡”建立在现有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六助”养老服务,是对现有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迭代升级,由老年人自愿申领,该县发放量已达33210张。
平阳县民政局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平阳县昆阳镇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工作通过“银龄爱心市集”阶段性活动开展,将“健康生活进社区”理念融入老年人的生活中。同时,依托区域内养老服务机构、党群组织、党群志愿者队伍等融合建设,实施专业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护服务、爱心关怀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还发动商户为“爱心卡”持有者提供优惠服务。以村(社区)为单位,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在各村(社区)设立“银龄爱心超市”。“银龄爱心超市”为60周岁以上、拥有“爱心卡”的老年人群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凭借“爱心卡”,60周岁以上老人可享有爱心超市为该人群提供的特惠特供物资,为老年群体提供帮助、对接需求。
“凭借‘爱心卡’,我们去老年食堂就餐有优惠,在爱心市集购物也有优惠,真不错。”在爱心市集选购产品的李阿公说。
多元筹资保障长效运行
“爱心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因地制宜。以平阳为例,该县自试点以来已将养老机构、家政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进入白名单,通过养老服务超市、爱心商城等平台汇聚更多服务产品。而对于偏远山区海岛的老年人,《实施方案》推广了“海岛支老”“山区助老”“流动助老”等服务模式,以确保他们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爱心卡”的可持续运行,离不开政府、社会、市场与家庭的协同发力。温州采用“四个一点”筹资模式(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形成资金保障闭环。明确村集体经济补助比例,建立多级慈善基金,拓宽多元资金渠道。其中,平阳县通过“村村慈善”发动社会力量,募集用于“爱心卡”资金3251万元,占县“四个一点”资金总额的36.3%。
目前,“爱心卡”已经进入2.0版本的探索。民政部门表示,希望以“爱心卡”为契机,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让老年人不仅有幸福的余生,更有灿烂的“新生”。未来还将强化“爱心卡”的精准度、便捷性,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作为全省“浙里康养”应用场景“爱心卡”助餐县域监管试点地区,苍南县正加速推进“爱心卡”全域覆盖,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领导作用,统筹整合政府、集体、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六助”服务县域监管试点建设,目前持卡老人已达3万人,计划2025年底前突破5万人,实现县域老年服务“一卡通用”同步配置不低于400万个“爱心卡”服务积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六助”服务项目,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和专业规范的服务水平,加快推动苍南县老年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制,让老年人享受更有温度的精准服务。
“让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继续以全面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为契机,不断健全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全力打造“幸福颐养”温州品牌,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