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现在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定期接受专业护理,这辈子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67岁的陈老伯在鹿城区丰门街道助联体服务站激动地说。这个曾因户籍问题辗转求助的流浪老人,如今通过“身份确认+低保兜底+慈善救助”等组合帮扶,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拥有了稳定的生活照料。日前,记者从鹿城区民政局了解到,陈老伯生活转变的背后,正是鹿城区通过三级助联体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精准帮扶的缩影。
2022年建设成立的鹿城区助联体,通过搭建“区—镇(街)—村(社)”三级救助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186家三级助联体、108个慈善服务点及380支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其中区级助联体聚焦困难群众高频需求,有效链接政府、慈善组织、企业等帮扶资源,由慈善总会、红日亭等慈善组织带动百余个慈善项目入驻,集结社会力量,形成救助合力。“近年来,鹿城区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创新打造‘助联体+慈善’帮扶模式,通过系统集成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慈善资源及社区志愿者‘五社’力量,构建起慈善大数据+公益资源平台双轮驱动的社会救助体系。该模式以区级助联体为中枢,建立社会慈善救助、公益资源交易两大核心阵地,通过数字化精准匹配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个性需求深满足’的帮扶目标,生动诠释‘弱有众扶’的鹿城实践。”鹿城民政局救助科相关负责人说。
“鹿城区助联体通过发挥慈善资源整合优势,形成基金会+专项信托+品牌项目三位一体的慈善帮扶网络。”负责运营鹿城区助联体的温州市鹿城区益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王科介绍,仅2024年,鹿城区助联体就开展了各类活动503场,服务15090人次。从去年开始,鹿城助联体携手浙江恩宝公益基金会实施“恩宝幸福家园”项目,为百名低保困难老人提供“家政+医疗+情感”立体服务;引入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记忆包裹”项目,联合益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认知障碍筛查及早期干预服务5000余人次;联合松台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温州怡宁老年医院创新设立首个街道级“慈宁助老慈善信托”,建立200户特殊老人动态关爱机制。2025年还将落地“壹星同行”残健融合共富善创中心,在原有的孤独症青年就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为更多心智障碍困难群体打造从就业培训到岗位匹配的全链条帮扶体系。
2024年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助联体板块显示,鹿城区助联体精准帮扶困难群众1.48万人次,投入慈善资金617.11万元,形成“需求智能发现—资源即时匹配—服务专业落地”的闭环机制。通过系统整合政府救助政策与慈善帮扶资源,鹿城区成功探索出救助服务做基础、慈善资源做补充、专业组织做支撑的融合发展路径。2024年7月,鹿城区“救助慈善融合发展”试点入选浙江省民政厅关于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为全省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鹿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