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9/2024-0113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4-08-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民政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8-06 16:37:17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城行动”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突出抓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民生实事等省市重点,获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试点;获评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五亿元城市单位;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被国家发改委纳入首批浙江共同富裕实践观察内容,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经验;鹿城慈善经验在全国慈善工作会议上发言推广;累计入选省级移民共富示范项目数量及争取补助额居全省第二。

(一)救助帮扶体系日益完善。“弱有众扶”优享工程高效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88.23%,助联体规范运行指数走在全省前列。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新增就业帮扶1240人、产业帮扶3690人次、微心愿帮扶8.38万人,“1619”接续奋斗计划获评市改革突破奖银奖。

(二)老年友好建设打开新局。加快“老有康养”优享工程,累计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1130个;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4.33人;3个项目纳入省厅重大项目。深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全市260个镇街、村社开展老年友好创建。瓯海等6地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启动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

(三)慈善大爱汇聚温州力量。全市新增慈善组织22家,总数居全省第二。推进阳光慈善工程。实施共富同行计划。抓好社区、加快发展县、侨等慈善试点,温医大器官捐献公益项目、永嘉县红十三爱心社获全国奖项。

(四)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步伐。持续推进入职审查、强制报告预警一键推送,创新开展温州身份码亮码、未成年人就业帮扶协作。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月基本生活费平均标准涨幅8%,鹿城标准全省最高。永嘉争创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省示范区。推进省级精康试点,落实残疾人两补跨省通办。

(五)社会组织建设稳健前行。承办全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发布《市社会组织发展报告》,数字化平台建设获省厅肯定。加强清廉社会组织建设,18家社会组织入选省清廉社会组织百家范例,市鞋革行业协会获评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案例。

(六)水库移民福祉持续提升。配合9座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移民安置前期工作。8个项目入选第二轮省级移民共富示范项目,累计入选17个,7个已产生明显效益。生产开发类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占比提升至73.6%。实施移民和美乡村“双十提升”行动,新建和美移民村18个。

(七)社会事务窗口更有温度。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2163座,私坟“禁新”治理率100%;民生实事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实现提标扩面,惠民约2.3万例1895万元。7家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场地达国家5A级标准,新增户外颁证基地3个,婚育户一件事联办率86.9%。启动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八)地名服务彰显治理智慧。开展标准地址数据治理,完成省回流地址新增入库64万条,地名通平台累计校核数据159万条;更新国家库信息948条。联办备案住宅区、楼宇地名83个,审批道路地名414个,累计安装数字门牌105万个。启动3条县级界线联检,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九)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机构改革、规财、数字化、法治、宣传、安全维稳等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和“强城行动”决策部署,全力承办好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努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紧盯“弱有众扶”优享工程,加快“善居工程”进度。深化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打造示范型助联体,加强就业、产业帮扶,深入实施“1619”接续奋斗计划。落实低保标准省域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治理。

(二)筑牢老年友好四梁八柱。完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文件,出台《公共设施老年友好指数榜单》,争创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力争新增35个老年友好镇街和150个村社。谋划各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和县镇老协规范化建设,推动老年教育事业。

(三)推进养老事业普惠共享。持续深化“老有康养”优享工程,全年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430个,全面建立养老服务顾问队伍。推动各地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新增机构运营床位5000张以上、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500张以上;全面推广爱心卡;深化国家试点。

(四)擦亮大爱温州金字招牌。落实慈善倍增计划,做强世界温州人公益慈善基金。持续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共富同行计划。推动慈善基地发挥平台作用。举办“中华慈善日”慈善嘉年华系列活动。

(五)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开展清廉社会组织星级评价。出台《社会组织有关事项备案工作指引》。实施社会组织助力强城行动14项举措,重点发展慈善类、专业性和服务型社会组织,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优试点,各地各登记社区发展基金会1家以上。

(六)推进社会福利提优扩面。推广温州身份码、文成护翼未成年人综合救助平台。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实施“添翼计划”等项目,打造12个省级百佳未保站。实现精康服务全市全覆盖,加强残疾人两补动态管理。

(七)引领水库移民共同富裕。指导做好9座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移民安置工作。抓好17个省级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建设及后续工作。持续打好移民兜底保障+金融支持+就业帮扶系列惠民组合拳。推进和美移民村“双十提升”行动,新增和美移民村35个、和美移民村集聚带1条。

(八)打造社会事务温馨窗口。确保“弱有众扶”殡葬设施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00%;持续推进青山白化治理;扩大丧事集中办理覆盖区域和人口。积极参与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建设,打造3至4个户外颁证基地或婚俗文化馆。重点推进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九)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力争完成《市中心城区地名总体规划》编制报批。持续开展地名通平台数据治理,广泛开展数字门牌试点。开展地名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出版《市地名志》。完成3条县级界线联检。

(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切实做好规财、数字化、法治、宣传、安全维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