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文件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219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6-25 09:49:04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张黎艳等9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议 》(人大建议219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十分赞同代表提出的加快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促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温州“幸福颐养”品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步伐。

一、强化养老服务设施顶层设计。一是制定《温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衔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结合温州实际,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秉着配套设施先行先建的原则,在各级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中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二是着手编撰《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以“机构跟着老人走”为总体目标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将各乡镇、街道根据老年人口密度划分为老年人高、中、低密度居住区,并确定不同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要求,真正做到老年人居住在哪里,就将养老机构配建在哪里,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促进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目前,已形成报批成果稿报资规进行数据一致性审查,审查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复。三是聚焦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2023年出台《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实施办法》,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套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 2‰,每百户应达到30平方米,并按照每处不少于300平方米集中布置,新建社区级建设项目应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确保养老服务设施与所在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四是积极申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开展实地调研、评估、资源盘摸、政策梳理,编制了试点申报方案,梳理“一老一小”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目前,试点申报方案已通过省级遴选评审,推荐至国家。

二、加大嵌入式公共设施服务供给。一是盘活城市闲置资源,根据《温州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目前新建住宅项目按照宜建则建的原则,配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旧城区按宜改则改的原则,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新城建、未来社区等城市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载体,盘活社区存量空间资源,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形成“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系统化解决方案。二是积极推动老年友好样板乡镇(街道)和老年友好样板村(社区)等建设,打造邻里、服务、治理、教育、健康等老年友好相关场景,配建共享食堂、老年学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健康服务站等场地设施,让老年人拥有安全、宜居且有趣味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目前全市建成老年友好样板乡镇(街道)12个,老年友好样板村(社区)71个,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三是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嵌入服务机构、嵌入助餐、嵌入医护康养等高频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等六大服务功能,持续为老年群体提供“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9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养老床位3687张,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280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村社覆盖率76%;累计建成老年食堂1010家个老年助餐机构,2023年服务835万余人次。四是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我市率先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形成医养签约、医中设养、养中设医的服务模式,出台《关于推进温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深人推进医养康养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较为完备的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框架体系。推进温州市福利养老院、鹿城七都国际康养中心、泰康之家等示范型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率先在公立医疗机构内设立养老机构,投用瑞安市高楼镇卫生院颐馨康养中心,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加快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目前服务已覆盖至全市职工医保和市区城乡居民参保人群,全市89家优质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管理,参保人数达350万人,助力1.08万重度失能群体人均降负约2万/年。2023年我市获评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

三、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产品。一是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国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精神,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2023年,我市获评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创成18个国家级、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生活圈内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或改造;各类消费场景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二是创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改造提升320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个性化嵌入健康小屋、认知障碍照护等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康养试点,以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延伸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功能至老年人家庭,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和生命体征,及时提供助医、助餐等养老服务。三是加强居家安全关爱守护。我市通过智慧赋能加强居家安全守护能力,连续三年将“老年人居家安全守护”项目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高位推进,通过加装安装智能水表、智能烟感等安全监测设备,进一步强化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保障,目前已累计接入设备超1.87万台,1万余名老年人已享受服务。2023年,温州市民政局联合温州电信为7489名孤寡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设备,依托温州电信114一键通服务中心结合“双向语音对讲器”,为孤寡老人提供实时通话、紧急救助、远程监测等快速安全的“一键呼叫”服务。截至目前,已紧急救助60名老人,进一步提高孤寡老人居家养老的智能化保障能力。

虽然我们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代表们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我市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优质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服务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依托福寿康、睦邻、红景天等优质养老服务企业(组织),为周边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供专业支持,满足各类老年人的居家照料服务需求。探索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发挥物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家居清洁、医疗康复、交流谈心等服务。充分利用社区、社工、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低偿、无偿养老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全域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其中,鹿城区、瓯海区等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持续做好生活圈提质增量;龙湾区、乐清市、永嘉县等地争创2024年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省级试点地区,2025年底前,计划培育省级试点地区7个以上;其它县(市、区)、海经区建成1个以上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励各试点生活圈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硬举措”和“软实力”。

三、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智能服务水平。依托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项目,计划2024年为失能老年人新建家庭床位不少于1000张,同时配备智能腕表、智能烟感、紧急呼叫等10余种居家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建立全市统一的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平台,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根据需求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率全省之先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常态化工作,最高每户补助3000元。进一步推进幸福颐养超市平台社会化运营工作,建立线下体验馆,同时推动各类宣传活动进机构、进社区,提高群众知晓度,让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最后,感谢你们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蔡忠义,联系电话:89985072。

                                                                                                                               温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