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文件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20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6-25 09:43:31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宋征威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温州普惠养老机构发展的提案》(政协提案220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23年温州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83.48万人,人口占比已达22.42 %。相比上海等普惠养老机构发展先行区,我市普惠养老机构基础相对薄弱。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以老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力推动养老机构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持续补齐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普惠养老机构的需求短板。

一、强化地方政府配套支持。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52号)、《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333号)等文件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局始终将推进温州普惠养老机构发展作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温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从培育市场化养老主体、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强化平台载体支撑、推进数字化发展几个层面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出台《温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2020-2022年)》《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温州市“十四五”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准确定位、科学决策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养老项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23年出台《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从2010年的每张床位最高补助2000元提升至12000元,补助项目从单一的床位建设补助,逐步拓展到护理型床位补助、星级建设补助、运营补助、投资奖励补助、从业人员奖励补助、内设医疗机构补助等。2024年,全市安排6.23亿元用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机构养老建设、高龄津贴等养老补助发放,全力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三是探索养老金融服务。2024年以来,市民政局、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金融监管局温州分局等部门建立养老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养老+金融”服务,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如中国银行“星养贷”、建设银行安心养老平台、温州银行温信贷等产品,为养老产业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同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开展全市普惠养老再贷款需求排摸,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银企对接,打通金融机构和养老机构信息互通渠道。

二、推进养老机构项目建设。为加大普惠养老机构培育力度,近年来我局全力推进养老机构项目建设,通过增加公办机构供给、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增加公办机构供给。温州共建成养老机构248家,床位22468张,其中履行保基本、兜底线政府保障职责的公建养老机构共103家,床位9399张,占比42%,确保养老机构面向广大普通老年人的公益性;另有191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280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承担了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庭支持等职能,灵活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和文体娱乐需求。二是推进养老机构提质改造。2023年底我市制定《温州市养老机构提质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以增加有效设施供给为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设施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三是向上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龙港市芦浦卫生服务中心、龙港市江山卫生防疫及医养中心建设工程、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项目等三个项目积极申报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成功获批中央资金约7000万元。鹿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二期)、瑞安桃源幸福颐养院建设工程等5个项目申报2024年养老托育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资金19500万元,目前已通过省级审核上报国家发改委。

三、完善养老产业政策布局。为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完善产业引导和政策布局上做了一些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新引进上海福寿康、重庆百龄帮、泰康等十几家国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培育了红景天、睦邻等多家本地连锁化、集团化为老服务组织,进一步激发我市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二是出台系列扶持政策。202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22〕51号),支持国有企业将适合养老服务的自有物业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租赁政策方面给予适度优惠;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和扶持,综合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等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养老领域。三是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免征契税;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养老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紧抓“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重要指标,连续两年将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高位推进,并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目前我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超24.2人,2024年计划新增培训1.1万人。持续改善护理员就业环境,优化养老服务人员入职奖补制度,取消专业限制、扩大从业范围;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突破年龄和政策限制,对因年龄而无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持证养老护理员,可根据工伤保险缴纳情况予以补助;将养老护理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纳入“最美温州人·孝亲敬老楷模”评选,增强工作荣誉感。引导在温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药学、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全科、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管理、精神卫生以及养老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康复辅具配置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虽然我们在推进普惠养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建设、普惠养老机构认定等方面仍有不足。我局十分赞同您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温州普惠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下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您的意见建议,继续推进我市普惠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一、关于“积极推动城企联动养老项目落地”建议。下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有关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一方面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普惠养老机构各类补助政策精细化设计、精准化补助、全流程监管,重点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人才支持、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让更多政策性资金惠及我市养老产业。另一方面加强规划布局。加快出台《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以“机构跟着老人走”为总体目标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设施,明确未来一段时期的养老服务发展总体目标和工作内容,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二、关于“加强普惠养老机构培育”建议。我局将联合发改、市监等相关部门加快普惠养老机构标准研究,建立温州市普惠养老机构认定标准,明确普惠养老机构定义、床位定价、服务主体等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强普惠养老机构培育,吸纳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普惠性养老服务市场,助力我市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指导养老机构进一步规范配置财务人员,明确会计核算管理等。引导养老项目按照《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企业责任清单》在价格、运营、标准、公益服务等方面的制定运营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

三、关于“完善产业引导和政策布局”建议。我市将全力培育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积极鼓励更多的国内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在温州落地,支持适老康复辅具产业、智能适老产品、适老化改造专业技术组织等涉老产业发展,挖掘养老服务消费热点,形成养老服务产业生态链,打造温州养老服务品牌。持续推进相关政策落实,同时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金融监管局温州分局等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针对性的贴息、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支持举措,并探索建设养老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出资+企业自付”的形式,鼓励和扶持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减轻养老企业融资贷款压力。

最后,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蔡忠义,联系电话:89985072。

                                                                                                                                         温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