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俞康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以幸福养老、医疗保障为抓手,促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人大建议508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们十分赞同您的观点,“医”和“养”是老年友好社会的两大核心需求,这在国内相关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论证,多数研究提到“医”和“养”是位居前二的需求,同时社会参与的需求迅猛发展。自2022年以来,我市开展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围绕“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社会保障、空间环境、社会参与”五大友好体系推进老年友好镇街、村社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42个老年友好镇街、181个老年友好村社。在“医”、“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包括:
一、市民政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养老机构不断提质。推动市县两级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充分衔接“强城行动”三年计划,结合“一老一小”民生服务、医养康养联合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施工程等工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标准配置,促进养老机构逐步专业化、多层次、规模化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养老机构248家,床位2.25万张,其中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7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457张。推动特困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鼓励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公建民营及民办比例高达98%。新引进泰康、台湾悦心等优质养老品牌入驻温州,推动福寿康、红景天、睦邻等企业连锁化运营。二是居家养老不断拓面。全市建成191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化团队运营,以280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载体,灵活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和文体娱乐需求,打造四星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79家,其中改造提升340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健康体检、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等基本养老服务。迭代升级“幸福颐养超市”平台,创新实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新模式,累计服务时长49万小时,累计订单量103万单,服务金额近4966万元。三是助餐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关于加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老年助餐机构(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送餐入户、邻里互助、慈善组织参与等多种助餐模式,全市累计建成老年食堂1010家,村(社)助配餐服务覆盖率达72%,服务人次达835万。迭代升级“E养食堂”智慧助餐应用,813家老年食堂已配置智慧助餐设备。持续健全“政府补一点、村里支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出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建成县、乡、村三级老年食堂基金(会)626个,筹集资金超9600余万元。
二、市卫健委推进老年健康体系建设。一是老年医学能力持续发展。全市3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100%。设立老年医学质控中心,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实地抽查,提高老年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县级医院的急救能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疾病筛查诊断能力、公共卫生救治和医院管理能力。二是医养结合服务逐步深化。全市累计建成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4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3家,医养结合床位数7000张;推动附一医改建老年医院并申报全国老年病研究中心,打造温州怡宁医院、瑞安高楼卫生院“医中设养”和现代金竹家园“养中设医”等示范项目。三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打造基层智慧健康站505个,提供基本医疗、全周期健康管理等服务,赋能老年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安宁疗护培训基地,形成安宁疗护三级服务体系,建成市中心医院安宁疗护病区、12个县(市、区)县级医院安宁疗护病区、90多家能够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临终患者2200例。四是老年健康服务持续开展。定期组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全市范围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义诊活动,并组建巡回医疗队,深入村居开展送健康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诊病治病和健康咨询。为900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眼底筛查,为15.6万老年人建立口腔档案和营养监测档案,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3470例和心理关爱1845例,电子健康档案开放率达70%。开展50万老人认知筛查和10万老人骨质筛查。2023年12月,市卫健委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
三、多部门携手拓宽老年社会参与渠道。一是持续推进“老有所学”。市委老干部局牵头推进老年教育工作,整合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构建“温州老年大学—县(市、区)老年大学—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分校)—村(社区)老年学堂”四级办学架构。截至目前,已建有市级老年大学1所、县级老年大学12所、街道(乡镇)级老年学校184所、村居(社区)老年学堂(含老年教育机构)1083所,实现全市县(市、区)、镇街老年教育机构全覆盖。发布国内首个市级《老年教育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为把我市打造成老年教育标杆城市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积极探索“老有所为”。建成共富工坊1224处,其中69处与照料中心共建,深化“劳养结合”模式,让养老中心成为老年人的“就业中心”,实现老年人家门口增收。深入开展“银龄行动”,擦亮“银耀瓯越”志愿者服务金名片,发动老党员、老干部等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88万场,参与人数8.34万人次,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不断丰富“老有所乐”。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等单位通过链接文体活动资源,举办市级老年体育赛事22场,完成送戏下乡5285场,送展览、讲座下乡4462场,送书下乡193.45万册,文化走亲198场。开展旅居养老、康玩大赛等活动,满足老年人娱乐需求,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已经有部分工作符合了您的建议方向,如老年助餐体系、“幸福颐养超市”、老年教育四级体系、“劳养结合”模式等工作,我们将继续推进和强化这些工作;还有更多工作,需要联合市卫健委、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深入研究,加以落实。此外,您所提出的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具有一定操作性,但目前该工作未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而同时,全国开展基层减负工作,全面清理市级项目(市老年友好镇街、市老年友好村社创建也已被清理)。因此,我们将推动该项工作融入到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相关工作中,予以落实和推进。下一步,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委老干部等部门将携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您提出的基本生活必需条件等内容,推动各县(市、区)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跟踪评估机制,让每个老年人均能获得方便可及、优质共享的基本养老服务。加快市县两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落地,以老年人口密度、养老服务需求等要素为基础,以“服务跟着老人走”为引导,实现养老机构科学选点、合理布局,鼓励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毗邻设置。实施养老机构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多点布局设置养老机构,加强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和认知症友好社区试点建设;新增老年服务助餐点399个,新增25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0张,推动8家以上高品质养老机构投入运营,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项目,对特殊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床位不少于1500张,配备智能腕表、智能烟感、紧急呼叫等10余种居家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建立全市统一的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平台,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根据需求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顾问队伍,由专(兼)职人员负责居家老年人信息登记,提供养老供需对接和服务引导、政策宣传指导等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社工、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动员志愿者、老协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无偿养老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面建设全国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市卫健委将以打造全国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为目标,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人才、标准、科技、产业、政策、医养结合”等7大建设任务,加快形成具有温州辨识度的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体系。根据印发的实施方案,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强化老年人全周期健康管理,打造集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照护、安宁疗护为一体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同时建立老年人预防接种和老年痴呆、骨质疏松、脑卒中、结直肠癌等疾病筛查制度。加快建立起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安宁疗护机构(科室)为补充,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每个县域至少培育1家老年医疗服务特色突出的二级以上医院,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多重用药等联合门诊。同时,我市将建强老年健康人才队伍体系,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科研立项、课题或继教项目申报和行业先进评选等方面,对老年医学、安宁疗护等一线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推动老年健康工作标准化建设和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此外,我市将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新质生产力,推进“虚拟老年医院”平台建设,该平台主要打造三大场景,一是住院老人综合评估场景,二是“全市一张床”的分级住院接续服务场景,三是穿戴式设备支撑下的居家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场景,力求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诊疗信息、疾病筛查、居家监测等数据集成管理及利用,推动老年健康服务范式转换升级。
三是加快建设老年社会参与体系。首先继续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建设。发挥全市老年大学系统优势,培育建设50所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校,升级“第三年龄学堂”,以老年教育“入户、入社区、入养老机构”三入服务为抓手,探索养教融合新模式。其次,加快建立市、县、镇三级老年活动中心体系。推动县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推动乡镇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力争列入十五五相关规划;深入谋划具有全市知名度和参与度的各类老年活动项目,在老年文娱、教育、体育等方方面面,为全市活力老人提供丰富的赛事活动,加快满足老年人快速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感谢您对全市老龄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潘敏璇,联系电话:89985173。
温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