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文件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422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6-20 15:18:47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王孝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扩面提质的建议》(人大建议422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赞同各位代表的观点,建议分析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规划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医养结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并对完善养老服务全局规划、深入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扩大长护险覆盖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180.31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人口22.42%,同比增长5.34%,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养老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对标全省“浙里康养”金名片,持续打造温州“幸福颐养”服务品牌。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养老设施布局。推动市县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机构跟着老人走”为总体目标,在科学分析老年人口密度、服务需求等基础上,研究确定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数量、养老床位规模以及空间布局方案,构建布局均衡、适应需求、服务便利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当前,主城区养老机构整体布局已初现雏形:东面,龙湾康养中心已结顶,全市首个公办养老机构——市福利养老院投入运营;西面,鹿城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结顶、瓯海睦邻颐养中心为长者悉心护航;北面,永嘉绿康楠溪嘉园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南面,现代金竹嘉园投入运营、泰康瓯园二期开工建设;各县(市、区)基本建有1家高品质养老机构,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二、优化供给能力,构建基本养老体系。聚焦服务质量提升,我市出台《温州市养老机构提质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以小型养老机构为主体实施设施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设施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有效解决老年人安全、适老、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问题。新引进泰康、中大金石、台湾悦心、绿城等优质养老品牌入驻温州,推动福寿康、百龄帮、红景天、睦邻等企业规模化、连锁化运营。2023年,市福利养老院、乐清石帆养心居老年公寓、平阳县山门镇养老服务中心、苍南县睦邻颐养中心、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等一批高品质养老机构陆续开业。同时,为规范特困供养人员管理和照护,我市按照“一县一院或一域一院”的方式统筹设置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定点机构,截至2023年底,已入住733名特困人员,供养协议签订率达100%,实现特困人员信息资料“一人一档”规范管理。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服务水平,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市县职业技能大赛为主要载体,强化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全市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3021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4.25人。

三、深化医养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市率先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形成医养签约、医中设养、养中设医和居家服务等4种模式,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出台《关于推进温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医养康养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较为完备的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框架体系。推进温州市福利养老院、鹿城七都国际康养中心、泰康之家·瓯园等示范型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率先在公立医疗机构内设立养老机构(即“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投用瑞安市高楼镇卫生院颐馨康养中心,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加快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目前服务已覆盖至全市职工医保和市区城乡居民参保人群,全市89家优质护理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管理,参保人数达350万人,助力1.08万重度失能群体人均降负约2.0万/年。探索“金融+养老”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2023年我市获评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和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城市。

四、延伸服务链条,拓展居家养老内涵。全市构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累计建成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1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800家,老年食堂1010家,让老年人就近能享受优质居家养老服务。聚焦老年人居家安全,自2018年起我市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为5千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基本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愿改尽改。同时,我市通过智慧赋能加强居家安全守护能力,2021年我市为1208户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水流监测设备,2022年我市增加毫米波雷达、智能烟感、人体红外探测器等5件智能设备,为20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家庭免费配置“居家安全设备包”,2023年我局又联合温州电信为7489名孤寡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设备,已紧急救助60名老人,有效守护老年人生命健康。此外,我局倾力打造“幸福颐养超市”平台,汇聚整合适老化改造、辅具租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资源,实现“子女线上点单 老人享受服务”功能,目前入驻优质商户141家,注册用户数约13万人,全市累计服务时长49万小时,累计订单量103万单,服务金额近4966万元。

虽然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正如代表建议中所提的,我市养老工作仍存在设施规划不科学、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保障城乡不均衡等问题,总体服务距离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确实仍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代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规划布局、深化医养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全力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扩面提质。

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布局。推动市县两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落地,以老年人口密度、养老服务需求等要素为基础,推动养老机构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并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毗邻设置。实施养老机构提质改造行动,逐步淘汰低小散养老机构,2024年底前完成100张床位以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提质改造;到2025年底前,完成50-100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的提质改造;到2026年底前,完成50张床位以下民办养老机构的提质改造。持续巩固特困供养机构问题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强特困供养机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在主城区和老年人中高密度居住区,多点布局设置养老机构,2024年,全市计划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65%,推动8家以上高品质养老机构投入运营,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二、加快发展医养康养服务模式。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和森林康养,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床位建设,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力争新增4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推广瑞安市高楼卫生院“两院一体”模式,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富余医疗床位开展养老服务。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成10家接续性医疗机构、60家医养结合机构、100家康养联合体。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综合经济水平、资金筹集能力、护理服务可季度及群众需求等,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实现长护险制度全民覆盖。此外,持续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调整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推动落实企业年金指导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推进企业年金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部署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有关工作,满足群众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

三、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提质。优化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专项治理为基础,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对特殊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床位不少于1500张,配备智能腕表、智能烟感、紧急呼叫等10余种居家安全智能监测设备,建立全市统一的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平台,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根据需求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实现愿改尽改。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做实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心理关爱等服务,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

四、加大养老服务宣传引导力度。加强统筹协同,发挥部门宣传合力,联动卫健、医保等部门共同开展养老服务政策宣传,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公交、轻轨、广播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养老服务政策,让老年人及时获知可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同时,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通过定期开展公益活动、政策宣讲、专题培训讲座等,提升老年人获得感。进一步推进幸福颐养超市平台社会化运营工作,建立线下体验馆,并积极推动各类宣传活动进机构、进社区,提高群众知晓度,让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顾问队伍,由专(兼)职人员负责居家老年人信息登记,提供养老供需对接和服务引导、政策宣传指导等服务。

最后,感谢你们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金谧,联系电话:89985185。

                                                                                                                           温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