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9/2024-0001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4-03-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3-05 11:24:15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对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力打造“两个先行”新征程上温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域样板。

一、2023年工作总结

紧扣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省市民生实事、部省创新试点等重点,扎实推进老年友好、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未成年人保护、现代社区建设等专班工作和慈善事业发展、青山白化整治等重点工作,承办全省弱有众扶、慈善、殡改、婚姻等领域现场推进会议活动,现代社区、五社联动、移民扶持、婚俗改革等工作在省政府及省厅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多项工作得到民政部、卫健委和省市领导批示肯定,65项创新经验获省市两办、省厅刊发推广。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市民政局等3家单位获评浙江省社会救助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困难群众帮扶服务中心获评温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改革突破成绩突出集体。8个慈善典型分获中华慈善奖、全国学雷锋示范点、省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经验、市改革突破奖银奖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资金激励,3个案例获评省社会救助领域十大创新案例,智慧村社平台获评省村社智治十大模式优秀数字化应用。

(一)牵头“优享”工程,省级指标走在前列。主抓核心指标,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4.88人;县级“助联体”规范化覆盖率达100%。狠抓重点指标、重要任务。助餐配送餐服务村社覆盖率达72.24%;慈善组织达246个;低保标准达1110元;新增慈善信托备案金额3201.16万元,设立全国首单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慈善信托。强抓重大项目,6个新建项目开工率100%,27个项目年度投资额完成率100%。

(二)聚力“优享”目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与“老有康养”深度融合,做优“五千五万”工程和五大友好行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持续开展“海岛支老”“养老新时代·山区也精彩”等活动,选树“最美温州人·孝亲敬老楷模”20名,打造形成13个老年友好样板镇街和77个样板村社,其中14个村社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与“弱有众扶”深度融合,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在线”平台集成全市940项帮扶政策,推出群体画像、就业帮扶等八大场景,改革以来提供综合帮扶45万人次,促成就业2800余人,“1619”接续奋斗计划已为618名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提供职业教育扶持。推进民生实事与“优享”工程深度融合,省市民生实事全部提前超额完成,重点推进老年食堂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010家,成立县、乡两级老年食堂专项基金(会)116个,全面推广“E养食堂”智慧助餐应用,长效运营机制日益健全。为孤寡老年人配置“一键呼叫”设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协助联系120完成紧急救助45例。

(三)凝聚强大合力,未保工作破难推进。凝聚强大合力,未保工作破难推进。牵头推进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工作,出台涉未成年人酒吧治理、电竞酒店治理、案件线索行政司法衔接等工作机制。联动开展专项治理,全市累计排查酒吧、电竞酒店、网约房等娱乐场所2806家次。推行强制报告预警“一键推送”。落实儿童防性侵教育“一校一讲师”,开展儿童平安自护教育活动2300多场。16个镇街未保站入选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率先全省出台《温州市社会福利机构成年孤儿安置办法》,及时发放孤困儿童保障资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

(四)紧扣强基提能,社区建设迸发活力。发布《温州市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成功创评首批省级现代社区22个,累计打造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231个、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338个、三星级及以上社区服务综合体69家。全市配置专职社区工作者8312名,同比增长11%,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8.3人。举办最美社区工作者寻访宣传、社区歌唱大赛、广场舞大赛、村规民约选树等系列活动。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中期评估获部省专家肯定,省级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中期评估、省级智慧社区试点终期评估、省级城市社区议事协商试点终期评估均获优秀等次。

(五)聚力向上向善,慈善社工惠民利民。率先全省出台《关于发挥慈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市域样板建设的行动方案》,率先全国地级市发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召开第四届温州慈善大会并褒扬第四届温州慈善奖获得者,举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举办慈善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协办首届“山区26县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暨南麂慈善论坛”。设立“市慈善总会世界温州人公益慈善基金”,实施“世界温州人善行计划”。7家慈善基地被评为“省示范性慈善基地”。全市新增持证社工6310人,创历史新高。开展社工站评估、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支持示范型镇街社工站开展项目,创成省五星级镇街社工站15家。全市销售福利彩票22.13亿元,同比增长20.15%,筹集公益金6.65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均居全省第三。

(六)突出提质增效,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市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并实施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办法,扎实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高规格召开全市社会组织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建成投用“6+8+X”社会组织数字化平台。累计评定4A、5A级社会组织453家、登记社区发展基金会19家。11家社会组织获评省级品牌社会组织,24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获评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全年投入福彩公益金1122万元,实施公益创投项目228个。开展社会组织“红社惠民”、社会工作“推动五社联动 关爱一小一老”系列活动近万场次,惠及群众近50万人次。

(七)强化转型升级,移民家园更加和美。高质量服务温州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达到新高度,泰顺抽蓄移民安置实施平稳顺利,永嘉、文成抽蓄移民安置前期三大专题报告全部成功获批;乐清银溪、瑞安六科等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泰顺交溪流域两省(3+2项目)取得重大成效。成功申报第二轮省示范项目8个。首批8个省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建成收官,泰顺县项目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全市完成省示范项目补助投资4850万元,有效带动属地多渠道投资6870万元,受益水库移民约1.8万人,其中6个项目已产生明显效益。全年投入移民扶持资金2.5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345个,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安排比例提升到移民项目扶持资金的70%。高标准推进和美移民村“双十提升、双最创建”专项行动,集中改造提升11个移民示范村、整治提升11个移民薄弱村,2023年打造省和美移民村37个、省未来乡村7个。高水平促进水库移民就业创业,落实移民保险、医保补助,完成移民培训3400多人。

(八)着力破难攻坚,殡葬改革持续推进。强力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全年完成私坟治理15123座,重点开展金丽温高速东延线龙湾段、瓯海段青山白化私坟治理,4个月内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8459座,圆满完成迎亚运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全市主城区、人口集聚区实现丧事集中到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举办骨灰联合海葬、大型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仪式,惠民殡葬实现增项扩面。

(九)打造品质窗口,服务供给日益优化。承接省级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建成国家4A级及以上婚姻登记机关6家。全市办理婚姻家庭辅导5.02万件、婚育户一件事联办2.33万件。全面开展省级救助管理工作区域中心化试点,“1+N联动”机制已帮助县站成功跨省护送返乡20人,完成寻亲和接收移交9人。开展街面巡查、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落户安置、返乡人员慰问走访等工作。

(十)建强数字应用,地名管理更加规范。建成地名文化展示中心,“地名通”平台累计更新数据838万条,累计校核数据95万条。全市联办备案住宅区、楼宇地名419个,审批道路地名616个,累计安装数字门牌105万个。“乡村著名”行动设置维护地名标志928块、安装楼门(户)牌2.15万个,采集上图百度、高德地图平台乡村地名4200个,累积覆盖或服务1.22万人次。完成“温台线”及县级界线联检,持续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十一)突出党建引领,自身建设从严从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成对全市25个重点村社民政事业评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深入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深化“真爱到家”民政党建品牌,坚持一支部一品牌,探索建立“双联争优”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激励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以案为鉴”“民政清风”警示教育,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以推进“两个先行”为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部署,切实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强城行动”部署,努力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以老年友好为依托,实现“老有康养”优质共享。全力推进“老有康养”工程,加快泰康之家·瓯园等一批高品质的养老机构建设。着眼每位老年人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立足1515总体布局,全域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新增40个老年友好镇街和150个村社试点,打造不少于5个老年友好样板镇街和25个样板村社,加快建设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个乡镇(街道)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强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核心指标不低于省定指标,全面推进全市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顾问等政策落地,迭代升级“幸福颐养超市”,打造线下体验馆,让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二)以集成改革为路径,推动“弱有众扶”精准滴灌。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弱有众扶”工程,落实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力争保持全省中上水平。持续推进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优化低收入家庭认定机制,完善综合帮扶政策措施,优化“综合帮扶在线”服务功能,实施“1619”接续奋斗计划等帮扶项目,深化就业、慈善、教育等领域帮扶工作。开展“助联体”星级评定和救助帮扶服务品牌评选活动,推进“助联体”规范化运行。

(三)以共富同行为己任,绘就大爱温州幸福底色。全面推行“阳光慈善”建设,加强慈善组织监管,规范善款募集管理使用。实施慈善领域“共富同行”计划,引导慈善组织面向山区5县和海岛区实施慈善项目。积极探索慈善信托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资金3000万元以上。打造一批治理结构完善、梯次分工合理的现代慈善组织,培育1家以上年接收捐赠超亿元、6家以上年接收捐赠超千万元的领军慈善组织,做大做强“世界温州人公益慈善基金”。规范福彩发行销售管理,实现销量正增长、扩容增机正增长,打响“真爱到家福彩助力”党建品牌,推进福彩文化创业园建设。

(四)以协同联动为抓手,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牵头推进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工作,迭代升级童盾(涉未保行刑双向衔接)多跨场景应用,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强制报告预警“一键推送”全覆盖,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并及时推广。加强孤困儿童精准保障。加快儿童福利机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落实村儿童主任培训100%、补贴发放100%。精准开展残疾人两补工作。

(五)以“红社惠民”为目标,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按照《温州市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推进部门联合审查。持续深化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提升服务项目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加大社会组织数字化平台推广力度,进一步优化功能模块,提高其使用率和活跃度。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进一步提质增效,以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区基金会规范健康发展,带动本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质量提升。

(六)以共富项目为示范,引领水库移民增收致富。高标准开展第二轮省水库移民共富示范项目建设,落实省示范项目“三张清单一张图”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不断加强建设过程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全市移民资金投入移民增收致富类项目占比保持在50%以上,打造一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精心打造和美移民家园,持续开展和美移民村“双十提升”行动,改造提升一批移民示范村,整治提升一批移民薄弱村,建设30个和美移民村、2条和美移民村集聚带,实现移民村社多点美丽,串点成线,不断提升移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强水库移民项目资产登记管理,实现移民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推动移民村社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移民就业创业环境,统筹实施金融支持、教育激励、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系列优惠政策,力争2024年全市各县(市、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99%以上。统筹加快乐清银溪、瑞安六科等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前期报审工作,指导泰顺、永嘉、文成抽蓄移民安置规范有序实施,配合协同推进泰顺交溪流域两省(3+2项目)水资源开发项目。

(七)以文明新风为引领,推进殡葬改革走深走实。持续推进“禁新改旧”,坚决遏制青山白化反弹回潮。加快全市殡仪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市殡仪馆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工程,不断扩大丧事集中办理覆盖人口和辐射范围。加强公墓价格监督管理。加快建设市智慧殡葬管理服务平台,优化“线上殡仪馆”和网上公墓服务。

(八)以服务提升为基础,建设社会事务温馨窗口。完成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评估验收,实现国家4A级及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场地占比达60%,优化婚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温馨家庭品牌”辅导服务。大力推进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婚俗基地、婚恋小镇建设,打造县域“喜”地标。开展专项救助行动,持续推进省级救助管理工作区域中心化试点,加强县级站基础设施建设,争取2024年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试点。

(九)以规范建设为要义,推进地名文化点亮家园。争取完成《温州市中心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并报批,出版《温州市地名志》。加快“地名通”平台数据归集、治理,广泛开展“数字门牌”试点。深入推进“乡村著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开展界线联检,维护边界和谐稳定。

(十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全面加强民政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学习领悟。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持续推进民政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巩固发展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