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文件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二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第75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3-01-20 10:46:11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致公党市委会:

你们在市十二届政协第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进我市康养联合体建设,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政协提案75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十分赞同你们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凸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增长,构筑幸福养老体系,高质量解决好养老问题,是我市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现实且紧迫的民生任务。当前我市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仍存在设施基础薄弱、服务质量不高、专业队伍缺乏等问题。加快康养联合体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温州“幸福颐养”品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坚持聚焦改革、聚焦发展、聚焦民生,深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成效明显:

一、强化养老服务顶层设计。一是加强立法保障。温州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于5月27日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市场行为,构建服务体系,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制定《温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衔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结合温州实际,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秉着“配套设施先行先建”的原则,在各级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中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2021年着手编制《温州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按人口规模、区域密度,构建布局均衡、适应需求、服务便利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完善政策体系。聚焦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出台《温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试行)》;聚焦人才培养,出台《温州市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医保支付难题,推动出台《关于医疗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老年助餐服务,出台《关于加强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资金补助,出台《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补助流程,提升补助标准。

二、深化康养联合体建设。我市是全省最早进行康养联合体试点建设的地区,2019年至2021年我市共建成康养联合体24个,并深入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完善康养联合体协作模式。一是按“省定标准”建。围绕老年人康复养老需求,整合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资源,按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因地制宜试点建设不同模式、不同路径的康养联合体。二是探索“多元”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护理站+民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企业”等康养模式,如瑞安市南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院实现一个法人、一支服务团队并与红十字医院康复科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创新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工作。鹿城区在南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相结合、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康养1+N”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三是完善收入分配。联合市卫健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医疗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医养康养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为居家老年人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

三、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全面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根据《关于印发<全省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民养〔2022〕82号),今年7月我市已全面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工作,并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于8月底前完成;同时实现评估结论在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互认,作为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家庭医生签约等相关公共服务保障的基本依据。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及监管。拟出台《温州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办法》,并立足数字化改革打造温州市“养老服务超市”(幸福颐养超市)应用,通过统筹规划11大门类、80项养老服务来规范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形式,引导补贴尽量集中用于购买康养服务,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能够享受高质量、全方位的康养服务。配合医保部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将参保范围扩大全市职工医保参保对象,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照护负担。三是健全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完成6个市级、16个县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76个家庭照护者培训基地建设及认定。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术等级认定体系,今年计划新增1000名持证养老护理员。协调财政部门拟将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入职奖补等激励措施纳入《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优化养老从业环境,提升从业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出台政策支持大中专院校开办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浙大温州研究院、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战略合作,探索以定向委培等形式,增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

四、多维度拓展智慧康养模式。一是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幸福颐养超市”应用,创新实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新模式。不断推进涉老部门数据共享,及时完善老年人数据精准画像,并通过融合计算,细分康养服务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有效满足了全市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全域推广“居家安全守护”。为全市2000户独居高龄老年人家庭安装毫米波、红外线等无感设备,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以安全关爱、健康关爱、生活关爱三大维度,在不影响老人原有生活规律的前提下,为居家老人构建“主动式”的无感关爱预防性康养服务。三是智慧赋能实现远程诊疗。依托“浙里康养”省级统建平台,以智慧养老院、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设备等为媒介,共享卫健部门“智慧健康站”,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即可远程问诊就地续方、取药,大大缓解老年人就近问诊难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里的建议,对标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以老年友好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出台为抓手,会同卫健、医保部门进一步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康养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提质扩面,强化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民生兜底保障资金效能,到2025年,努力实现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全覆盖,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不少于25人,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你们对温州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蔡忠义,联系电话:89985072,13826549657。

                                                                                                            温州市民政局

                                                                                                           2022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