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动态  ->  县市动态
文成县党建引领强服务 “三联六微”开新局
发布日期:2022-07-21 09:32:03 来源:文成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文成县大峃镇屿根社区成立于2019年5月,管辖区域2.6平方公里,共有8个居民小区,10个企事业单位,3个社区社会组织。常住人口3670户1.1万余人,是文成县内融合型大单元大社区。屿根社区先后荣获文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峃镇最美家园创建最美村居、大峃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屿根社区围绕“组织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党建联盟、五社联动、多元联治;微地图、微团队、微平台、微驿站、微服务、微激励为抓手的“三联六微”社区治理新路径。

“党建联盟”整合多方资源。屿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建联盟,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项目清单与双向认领机制,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列出服务需求清单,驻辖区单位发挥组织优势认领清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社区与县卫健局等单位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与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开展“兴趣小组、“红色合伙人”、“本周精彩”等活动;与县水利局等单位开展疫情防控,凝聚多方优势力量,为社区治理插上翅膀。

“五社联动”延伸服务触角。屿根社区坚持需求导向,搭建枢纽平台、联动多元主体,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末梢,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涌现出“银龄守护”、“快乐食光”、“一方书桌”、“临时妈妈”、“益智手工”、“亲子粘土DIY”等社区特色服务品牌,惠及1000余人次。

“多元联治”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共治共享,构建“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四级组织体系,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业委会、网格长、楼栋长等治理力量,建立健全社区治理协商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不同参与主体治理优势,有效融合多种治理举措,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通过定期三会、日办夜访、楼道管家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反映183条问题建议进行分析汇总,并建立“331快速响应机制”(3分钟反馈,30分钟解决,1周协商),依法依规有效地解决社区各项事务。

“微地图”绘制社区民生。社区绘制15分钟生活圈“微地图”,社区服务中心、超市、农贸市场、诊所药店、银行、学校、公共卫生间等生活配套服务点,用不同的图标和颜色标注在图中,让人能够迅速准确找到各个服务点所在位置,从而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真正做到方便社区居民“易办事”,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同时,在社区各小区显著位置张贴“地图”,并将“地图”缩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居民手中,实现一图在手,服务无限。

“微团队”激发社区活力。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划分7大网格、67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选配1至3名微网格员(楼栋长),组建起“1+3+N”的“微团队”,及时发现、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持续做强“鹤城大姐”志愿服务品牌,引导更多有闲余时间、有奉献精神、有才能专长的妇女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干部带居民、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生动局面。

“微平台”破解民生难题。全面试点推广“安e家”平台,对社区3670户居民进行全覆盖贴牌赋码,实现赋码到户,管理到户,服务到户,协助社区工作开展,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充分发挥线上双向联通作用,将治理力量延伸至最小单元,有效破解治理难点,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水平。截至目前,社区共办结群众诉求27件,调解居民纠纷16起,提供各类服务39次,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微驿站”夯实服务阵地。以“构建服务型社区”为根本目标,划分专门区域设立“微驿站”,设置乐智天地、长者娱乐、城市书房、养生推拿等13个功能区,吸纳社区干部、社工、党员等参与治理,定期接待、排查、处置疫情防控等“微任务”,有效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同时,联合农商银行建设嘉盛小区旗舰型丰收爱心驿站,融入长者专区、少儿实践基地、政务服务等,实现空间共建、服务共享。

“微服务”传递暖心关爱。组织鹤城大姐志愿服务队等为孤寡、重病、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定期上门服务;联合益百分社工服务中心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亲情陪护;联系益启帮志愿服务队,提供家电维修、上门理发、文体娱乐等“微服务”;挖掘小区在职党员中有特长的党员50人,组建“红色智库”,根据服务清单,提供法律顾问、摄影交流、书法绘画等十余项服务内容。每季度结合重大节日文化内涵,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创新丰富活动内容。

“微激励”激发服务热情。通过“邻里互助”的方式,积极倡导“志愿+”促邻里和谐;设置幸福基金,试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与机关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制度相结合,给志愿者星级礼遇,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服务表现,对社区10名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进一步宣传志愿者优秀事迹,进一步增强志愿者社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