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动态  ->  媒体焦点
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透露:五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超34亿元,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28万人次
发布日期:2022-12-26 08:42:40 来源:温商app 浏览次数: 字号:[ ]

商报讯(记者 黄文盈)全市年低保标准达12420元,增幅达16.81%;累计打造600余家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28万人次;近五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34.3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60万人次……这是昨天记者在温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近年来,我市聚焦高水平打造“颐养温州”“真爱到家”“大爱温州”等特色民生品牌,暖心民政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

养老民生实事交出靓丽成绩单。全市新增936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187人,建成12个智慧养老院,191家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为20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家庭安装居家安全守护监测设备,累计打造600余家老年食堂,日均服务2.28万人次,打造110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及60个农村老人活动中心。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如今,我市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32人,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达56%以上;完成全市168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和11.5万名老年人专业能力评估;打造“幸福颐养”超市,平台在册老人3.38万人,已为1.8万人提供近3.8万小时养老服务。

汇聚“大爱温州”慈善力量。回应困难群众的需求,近五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34.3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60万人次。募集疫情防控资金2.51亿元,防护服、口罩等物资350.28万件。募集2600万元设立“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助力解决困难群众和高额费用患者的救急难事项。设立2568.61万元“邻里食堂餐补”专项基金,支持全市537个邻里食堂运营。成立185家镇街公益慈善组织,1057个村居慈善工作站,148家社区“爱心驿站”和慈善超市,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引入新力量。

接下来,我市还将全域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高水平构建“友好养老服务、友好健康支持、友好社会保障、友好空间环境、友好社会参与”五大友好体系,累计打造33个老年友好镇街和150个老年友好村社,其中,10个样板镇街和50个样板村社。建设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5个、老年食堂不少于300家,实现老年食堂长效运营,试点县域内老年食堂卡码脸通用。加快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000张,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800张以上。

完善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8人以上。加强社区服务资源、阵地、场景集聚,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50个以上、居民会客厅30个、地方特色现代社区50个,策划“一县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社区“邻里节”活动,打造现代社区“温州样板”。

以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系列行动发布

到2025年,社会捐赠款物总额将突破15亿元

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市《关于发挥慈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日前出炉。到2025年,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突破260家,社会捐赠款物总额突破15亿元,慈善信托资金规模突破1亿元。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4人,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100%。

《行动》重点实施慈善倍增、慈善促富、慈善惠民、慈善向阳、慈善文化五大行动。其中,包括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在外温商、商会以及温籍侨胞在温设立基金(会)。发展慈善信托,积极探索慈善信托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发展互联网慈善,开发运营互联网募捐平台;建立低收入群体慈善帮扶机制,开展全龄友好慈善项目,通过“农村造血型帮扶基地”带动农户创业增收。引导慈善资金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吸纳低收入家庭就业公益性岗位。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慈善组织培育发展,提供更多贴近民生需求的公益慈善服务。成立社区(村)发展基金会,开展“一老一小”关爱等工作。促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覆盖率;建立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开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慈善组织公众开放日。加强政府部门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监督检查,强化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