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织密殡葬领域民生保障网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作者:平阳民政局 林宇 发布日期:2021-07-08 09:42:31 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平阳县紧紧抓住“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这一发展主线,遵循“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数字殡葬为动力,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公益为先、生态绿色、暖心有爱的殡葬服务。

公益为先谋发展,规划布局促改革

广集民意聚智慧。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作为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开展“殡仪服务进社区”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吸纳群众智慧,让群众参与殡葬服务设施规划选址、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丧葬服务的需求。

统筹规划强建设。按照“多规统筹合理布局、以民为本公益优先、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立足现实兼顾发展”的要求,编制《平阳县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科学合理规划殡仪服务中心(站)、公益性公墓布局和数量。

政府主导保基本。按照公益性公墓公投公建原则,实行政府规划、政府投入、政府定价,收取基本费用或免费提供给群众。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扶持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对以树葬、草坪葬、壁葬为主的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墓园,每建成并投入使用1座占地面积达1亩以上3亩以下的,给予补助50万元;每建成并投入使用1座占地面积3亩以上的,给予补助100万元。

以民为本有温度,惠民便民促服务

丰富惠民内容。对在平阳县域范围内死亡人员免除遗体接运、守灵、告别、火化、骨灰安放、祭扫等20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提标惠民标准。对实施海葬、树葬、格位葬等生态葬法的,县级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属地乡镇再给予不等的奖励。此外,针对边远地区群众属地乡镇适当提高基本殡葬服务补助标准,赠送办丧礼包等。

完善便民形式。平阳县打造殡葬事宜“零跑腿”模式,开发手机APP殡仪服务系统,并与政务网对接。各地设立24小时上门服务热线,成立专职上门服务队伍,由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殡葬事项,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在家办好相关手续,改变了过去办理手续跑多次的局面。目前,已经通过上门服务、免费代办、网上办理7584起,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智慧殡葬增动力,数据共享提效率

搭建殡葬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融合平阳县遗体火化预约系统、平阳县“身后一件事”部门联办系统、微信公众号网上祭奠、平阳县公墓管理系统,构建殡葬服务管理、生命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平阳县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交换。

推进智慧殡葬不断深化。实现网上预约火化、用品选购、项目选择、车辆智能化调度,一旦家属确认相关信息,系统第一时间自动发送短信,告知家属殡仪车辆上门时间。同时,网上公开殡葬服务机构名录、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承诺、监督方式等。

完善殡葬设施基础数据。运用大数据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管,落实公墓现状图、公墓规划图、墓穴样式图数据化电子化,推动殡葬数据与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互通共享。安装现场执法监控,将公墓实时建设情况与相关信息数据动态关联。

生态安葬可持续,移风易俗展新风

强化宣传引导。平阳县充分发挥媒体、殡葬服务机构、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相关法规政策和实践成果。设立殡葬改革公益宣传栏,拍摄《移风易俗 节地生态》《破陈规陋习 树文明新风》《节地生态 节俭惠民》等宣传片,组织主题文化汇演等,引导群众丧事简办、破除丧葬陋习,营造移风易俗殡葬新风。自2020年至今,群众累计节省办丧费用1.6亿元。

强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以树葬、草坪葬、壁葬为主要内容的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墓园建设。规划在温州永宁人文公园建设1处节地生态安葬纪念广场,为不保留骨灰的家属提供祭奠场所;清明节期间,承办第六届温州市联合海葬活动,全市109位逝者骨灰在平阳县南麂海域回归自然。截至5月底,不保留骨灰节地生态安葬47例。全县建成全免费节地生态墓穴6925穴。

强化“禁新改旧”。一方面以“零容忍”态度禁止一切形式新建、翻新私坟,截至5月底,巡查发现在建、新建、翻新私坟237座,并全面完成整改;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打造昆阳镇湖屿村私坟生态化改造示范点,实行“去除坟圈、不留坟头、覆土绿化”私坟生态化改造,并鼓励家庭成员合葬,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生态化改造私坟1326座,把墓园变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