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近年来,在浙江省瑞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温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瑞安市民政局积极创新地名工作思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在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和保护中多措并举,持续深化,守护好瑞安“城市记忆”,溯寻瑞安地名文化根源,提升瑞安城市文化软实力。
加强地名队伍素质建设
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开展地名人才队伍、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与培训基地建设。2020年1月成立云江区划地名研究院,并聘请了专家3名、工作人员4名,打造专业地名团队,负责地名管理的研究、咨询、论证等工作。
云江区划地名研究院参与开展全市的地名命名、更名的咨询、调研、论证与评估工作;地名基础研究、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地名文化挖掘与保护、宣传推广活动;地名规划和地名管理规章的制定等工作。
聚焦地名文化宣传平台
多种形式创新传播载体
组织地名专家组、云江区划地名研究院多方参与,为瑞安市地名管理服务和地名文化保护提供智力支撑,结合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积极开发相关地名文化公共服务产品。在2012年-2016年间投入588万元建成覆盖908平方公里的精细地名地址数据库,推动各部门统一使用地理空间数据,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及应用。
保护、继承优秀的地名文化遗产,2017年-2019年瑞安市共评审公布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58条;深入挖掘地名文化遗产、传承瑞安千年历史文脉,今年组织开展“千年古镇”(陶山镇)申报工作。
形成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多形式创新地名文化传播载体,联合媒体开展宣传。2018年拍摄首部地名人物微电影《传承文脉·守望家园——陈思义与瑞安的地名情结》。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编印出版《瑞安行政区划图集》,全面反映70年来瑞安行政区划变迁历史。2019年-2020年制作瑞安地名文化探秘系列篇《探秘中华进士第一村》《远海来信》2部,地名文化宣传片《千年记忆·白乌守瑞》,地名文化沙盘讲解视频各1部。编印出版《瑞安市地名志》《瑞安地名漫话》系列,结合地名微信平台、电视、报纸等形式宣传地名文化,增强公众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力弘扬了瑞安地名文脉,营造良好氛围。
独具匠心打造地名展厅
实施文化精品推出战略
今年7月,瑞安市地名文化展厅正式揭幕,作为温州市首个地名文化展厅,它以“地名溯源,文化寻根”为主题,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等多角度全方位传承地名文化理念。展厅遵循简约、传承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古城沙盘、地名文化墙、电子触摸屏,在有限空间内,着力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信息化的现代展厅。
展厅将地名文化与瑞安“城市记忆”相结合,通过文字展示了瑞安包括地名文化遗产、旧乡镇地名在内的共123个地名的来历、含义;制作了瑞安地形图、古城沙盘模型,以飞云江轮廓设计了地名溯源,文化寻根——瑞安地名文化展厅形象墙;结合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木活字印刷”塑造了“白乌兆瑞安”立体浮雕;放置了瑞安各个时期的地名门牌,让市民看到地名标志的发展变化……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和热土情怀。
多措并举规划工作格局
创新思维促进地名文化发展
制度机制创新。立足瑞安市地名文化发展的整体,制定《瑞安市地名文化创新发展规划》;通过建立瑞安市地名文化创新发展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利益;确立瑞安市地名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制度。
地名人才队伍创新。通过建立瑞安市地名专家库,签署高校地名创新发展研究战略协议,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产学合作基地等方式,充分发挥地名专家智库资源和高校地名地理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地名文化载体创新。积极打造“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地名文化品牌;利用云江区划地名研究院,建设地名文化科普培训基地,搭建地名文化学习平台。同时,不断深入创新瑞安市地名文化展示厅,利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优势,让瑞安市地名文化广泛传播,品牌更加响亮。
地名文化活动创新。通过开展地名文化讲故事大赛、地名诗歌大赛、地名文化研究征文比赛等多种地名文化活动,提升社会参与度,推动地名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
传播渠道创新。通过拍摄瑞安地名文化系列的影视作品、编纂瑞安市区划地名变迁考等地名书籍、开设瑞安市地名故事音频专栏、创作地名歌曲等,不断丰富图文影音等地名文化作品,拓宽地名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地名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地名文化产业创新。利用“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打造瑞安市地名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助推地名文化产业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