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从请一次客到请两次客,从家常炒菜到鸡鸭鱼肉,婚丧嫁娶讲排场、讲档次的风气愈演愈烈。红白喜事,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动辄耗费几万元,的确造成了极大浪费。如今,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杜绝浪费,刮起了新颖的节俭风。
遏制了爱面子思维。其实,对于红白喜事上的花大钱、装面子,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做,只不过迫于民俗的无形压力和制约,才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了,不做不行啊!”自己不情愿,也不得不遵从。如今,有了“移动大锅台”,红白事不想大操大办的想法,终于找到了下行的台阶。节俭办事,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这不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吗?大家正好都去节俭办事,不去打肿脸充胖子。一哄而上的爱面子和盲目攀比思维,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唤醒了传统俭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智荣,奢则愚耻”,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有了对万事万物、社会财富的节用和珍惜,我们才让每一度水、每一粒粮食,发挥最大效应。为社会留存财富,构筑物质平等感。所以,倡导移风易俗,更多家庭将红白喜事,日常大小事情,都和节约联系起来,在省钱的过程中,就能涵养出珍惜之德,倡导物尽其用、人尽其用;涵养简单、从容、淡定之德性,不攀比,不膨胀,不虚荣。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社会风尚,让俭德得到时代化继承。
催发了仁心善念。谈到节俭,不少人都认为,仅仅是一种财富的节约和节省,而没有认识到节俭中蕴含的丰厚的道德价值,比如经常节俭的人,会生发出仁心善念,用更为体恤、悲悯、善解人意的态度,认识周围的人和社会,处世态度更为平和、宽容,更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等。所以,孔子说:“恭近礼,俭近仁”、“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于仁”,强调俭和仁相近,证明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倡导移风易俗,刮出节俭风、节俭认同感,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节俭的习惯,就会催发出更多仁者爱心,悲悯情怀、善美趋同,开出灿烂的精神文明花朵。(徐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