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红白喜事简办新办?来看龙湾出招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08-30 09:41:47 字号:

22岁的时候你说还早,喜欢一个人;25岁被加班和疲惫包围了,仍然喜欢一个人。现在28岁了,同学晒着二胎,同事发着喜帖,只有你依然喜欢一个人。走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道路上,你是否也时常问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步入婚礼的殿堂?

党员模范作用 掀起“婚事新办”热潮

不过结婚可不光是两个新人,两个家庭的事儿,还牵扯到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相互关系。 办几桌喜宴,招待亲朋故友,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本来没什么可非议的,只是要量力而行,不可攀比浪费。如是借婚礼大摆宴席,借机敛财,那就更要不得了。一则伤风败俗,二则增加亲朋负担。助涨不正之风,败坏社会风气。所以这场面往往是有钱的花大钱办,没钱的借钱也要大办,许多新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有苦难言。

明知传统婚宴铺张浪费,但碍于面子人情又无可奈何,如何打破这“怪圈”?龙湾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零容忍”态度,推出婚事新办“三项制度”和“三项服务”,引导婚事新办、摈弃婚礼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严肃整治党员干部婚事大操大办的歪风邪气。

根据规定,龙湾区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宴喜庆事宜要严格执行“四个严控、四个严禁”的规定:婚事宴请单方不超20桌200人,双方合办不超40桌400人;婚宴餐标每桌不超过3000元,提倡不上高档酒;提倡相互不随礼、仪式不铺张,倡导不发订婚红包,非亲人员礼金(人情)收送均不超过300元/人;婚礼车队总数不超过6辆;乔迁、生育、庆寿、定亲、升学、谢师等其他喜事不收受礼金,提倡不宴请。

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2018年12月,一场以“倡导婚事新办,弘扬社会新风”为主题的家长相亲会在蒲州街道绿城·留香园展厅举行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130余名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家长和20名单身青年职工参加,现场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纷纷签订了婚宴喜庆事宜廉洁自律文明示范承诺书,还有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6名家长及青年职工上台许诺要婚事新办、杜绝大操大办,受到点赞好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签订《文明殡葬承诺书》和《婚宴喜庆事宜廉洁自律文明示范承诺书》共9300多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婚嫁均主动作好备案登记。

为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龙湾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持续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加大婚事新办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反对高额彩礼、高价聘金、豪华婚车、滥放鞭炮、大办婚宴、恶俗闹婚等不良婚俗。就在今年的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8对当天领证的新人在龙湾万顺社区举行了简约而又温馨的集体婚礼仪式。

喜事婚礼简办 倡导文明减轻负担

没有奢华的舞台和年会式的抽奖环节,虽简约但非常用心,婚宴热闹而不喧闹,就跟家庭聚餐一样温馨,婚礼上新人们集体宣读他们对爱的铮铮誓词,互赠定情信物,还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受到了在场客人的一致好评。

“一个月前就预约了‘520’这个日子领证结婚,参加这个婚礼仪式,不仅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同时也向身边的小伙伴倡导婚事新办,传播文明新风尚。”新人如此说道,“相比之下,我更重视婚后的生活,更重视家庭的概念,而这场婚礼代表的则是责任的开始、承诺的践行。”

“婚事新办”的风同样刮到了餐饮行业。去年11月11日,丽晶云天楼大酒店举办了“简.爱”婚礼活动,主打2999元内的婚宴秀,并现场联动婚宴产业链上的合作商家,包括婚纱、摄影、摄像、礼仪等“6大金刚”,共同打造了平价婚庆一站式购物平台。酒店负责人表示,婚宴20桌的话,总共花费8万2千元,当天就吸引了多名新人下单。

该酒店的2999元一桌的平价婚宴套餐分为A、B两款,准新人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除了传统四大盘和一道主食外,主要的不同在于菜品的选择。“我的菜单,都是根据时下年轻比较喜欢的一些菜品去定制的,可以说是既省了钱,又不失面子”该负责人说。

在提升婚宴服务品质的同时,龙湾区还新建了一批新式公益婚礼基地。该区文明办以黄石山公园、河泥荡公园、钟秀园等公园为依托,建设了多家新式公益户外婚礼基地,供群众举行户外婚礼、集体婚礼等简约婚礼;该区各街道的文化礼堂也积极推行文化礼堂婚礼,而各街道建成的农村家宴中心也吸引了不少市民举办婚宴。走进该区沙中家宴中心,独立成间的加工厨房,配备了独立的配菜间和冷菜间,内设置与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和设施设备,墙面瓷砖到顶,地面设有排水系统。最多能够满足700余人同时就餐,为举办乔迁、婚宴、满月等各种宴请的村民提供一个卫生整洁、设施完善、操作规范的宴客场所。

据该家宴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宴会中心的场地将免费提供给宴请举办者,宴会后需支付少许的清洁费。宴会所需食材由宴请者自行采购,所需厨师及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及相关培训证件,由宴请者聘请。宴会举办者必须提前3天申请备案,按照聚餐规模实施村、街道分级现场督查指导。

婚礼,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若让其成为一个家庭的债务,则失去了本身带有的幸福韵味。让婚礼恢复本意,回归本位,是龙湾人殷切的希望。这场婚礼变革,倡导了文明新风,顺应了民意,给老百姓减轻了经济压力,杜绝了铺张浪费,真正让市民感受到了礼金不攀比,宴请不跟风的新形势,文明节俭办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真金白银 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的成果

中国人特别崇尚、向往喜,以喜为福。民间有五福之说,福、禄、寿、喜、财,喜是其中之一。婚礼是人生大礼,被称为红喜事,丧礼视为喜丧,又称白喜事,红喜事与白喜事都要红火、热闹,这是一直以来的习俗。不过在龙湾,婚礼正在改革,丧礼也是如此。

曾经的龙湾,一场“有面子”的丧事成本普遍达10-30万元,一支送葬的队伍有数百米长,敲敲打打愣是堵住了不少居民赶着上瓯海大道的去路;沿街花圈摆放多达20多个,再加之改装的五花八门的20多辆小轿车,惹得行人和车辆只能绕道走。还有一支队伍,光乐队、鼓号手就有七八支队伍两百余人,全程看起来土不土洋不洋,沿着机动车道一路吹吹打打,这种“大手笔”“大价钱”造出来的效果,唯有让人一声叹息……“很多人内心其实是非常排斥这种丧事‘大操大办’的行为,但是迫于整体的形式和风俗习惯,没办法死要面子也要撑着办。”市民谈及该现象,颇有怨言。

龙湾区的丧葬礼俗大盛之风,不仅让市民们被习俗“绑架”,更是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从烟花噪声扰民、扰乱交通秩序、灵棚灵堂占道,到迷信用品的占道经营、流水席摆得到处都是且噪声鼎沸……居民们意见纷纷,均期待党委、政府能出台举措,让市民从习俗中“松绑”。

在认真借鉴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龙湾区委、区政府以转变群众的丧葬理念为目标,以青山“白化”治理、丧葬陋习整治为重点,成立了丧葬礼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龙湾区深化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龙湾区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方案》,把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和婚事新办工作列入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终考核,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成效不突出的单位,严肃追责、严厉处罚。

同时,龙湾以媒体宣传等形式营造浓厚文明氛围,拍摄《直击丧葬礼俗乱象 聚焦龙湾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专题片,在全区200个户内外视频上循环播放积。联系协调浙江新闻网、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省、市属媒体加强对我区移风易俗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的正面宣传,刊登新闻报道10余篇,其中《架起“民意”之梯,向丧葬大办之风“亮剑”》等新闻报道在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整版刊登。在《今日龙湾》上开设“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专栏,公开曝光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的负面典型6例。借助文明龙湾、龙湾发布、龙湾新闻等公众号平台及时推送龙湾区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积极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节俭养德、奉献公益”的新风尚,让殡葬改革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便民至上 办丧手续实现“零跑”

旧俗变新风,如何才能找到切入点?几个月前,家住龙湾海滨街道沙北村的韩阿婆去世,该村全科网格员陈旭在得知情况后,立即来到街道殡仪服务中心主动为丧户代办“后事”相关手续。韩阿婆的死亡证明、医学证明、灵车预约、出殡路线等手续和资料被送到了她的大儿子手中,并告知他殡仪服务中心的场地还可供丧户免费使用。对丧事集中办理,只要一个电话,全程一条龙服务的,老人的儿女表示很满意。

干净明亮的大厅,宁静肃穆的守灵室,面对逝者,亲人们安静地陪伴着,友人在此庄重告别……

这是海滨街道的“易俗”方案,也是龙湾全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丧事综合服务“零跑腿”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出台,将有效减少群众办事流程,并调动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丧葬方式、破除迷信,树立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

作别陈规陋习,新风随之兴起。通过广泛宣传与持久整治,老百姓对丧葬礼俗整治“七个严控”、“六个禁止”、“五项规定”的具体内容已耳熟能详,丧户办丧由之前的监督着遵守规定到现在的自觉履行要求。移风易俗的规定受到越来越广大群众的认可,满意率达到95%。据不完全统计,与过去相比平均每场均能节省约60%左右费用;过去一年,全区操办丧事总费用节省至少6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