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专题  ->  殡葬改革  ->  殡葬文化
文化礼堂应担起挑战陋习之重任
发布日期:2019-07-29 09:11:15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殡改新政的出台与实施,面临阻力是一个必然过程。在新政内容尚未最后确定时,经媒体的报道,网络上已形成了对乐清殡改新政的热烈讨论。在“乐清发布”、“中国乐清网”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很多市民留言支持这次殡改,但也有个别网友对丧葬礼俗整治效果表示不太乐观,认为难度太大,推行起来不会很顺利。

对丧葬礼俗的整治之难,我们应该有足够估计,毕竟不是第一次整治了。现在殡仪馆方面的硬件配套设施跟上了,市民的殡改呼声强烈了,加之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当下正是整治的好时机。只是需要相关部门做的工作还有许多,比如,市区、建成区有严格的限制了,那么,农村的丧葬礼俗整治也要跟上。常见一些人家办殡葬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有的甚至将棚搭到了主车道上,此类“霸道”行为,在城乡接合部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而在一些乡间,白喜事的酒席,已经有摆进文化礼堂之势。不少人反映,他们在农村参加殡葬活动,往往在文化礼堂吃酒。相比占道办丧现象,文化礼堂被占用,尚未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些村两委或老协,将在文化礼堂内摆殡葬酒,视为“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并默认为文化礼堂的隐性功能。一位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有次采访某村文化礼堂时,曾有村干部坦言:文化礼堂不但是村庄公共活动的场所,还可为村民办白喜事提供一下场地。

我们没有必要对文化礼堂被陋习绑架的现象上纲上线,村民可能在建文化礼堂时捐过款、出过力,在大操大办压力之下,办丧时借用一下,只是图个方便而已;村干部同意出借文化礼堂,出发点一般也是“做好事”,既有帮人解决问题的良苦用心,也有碍于乡亲面子的因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丧葬陋习的助长。

但不可忽视的后果是:村里在出借文化礼堂用于村民办丧的同时,违背了文化礼堂的建设初衷,没有思考或者根本不愿去思考,这样出借文化礼堂,是助长了大操大办殡葬之风,带坏了民风,影响了环境。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通过举办各种形式活动,最终达到凝聚文化、传承文化目的,是一种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当文化礼堂被殡葬陋习所绑架时,我们真要将其上升到对村民精神影响的层面,好好剖析反思之:乡村文化重建中,我们应该给予何种价值引领?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不能只是写在文化礼堂的墙上而已啊!

文化礼堂经常承担文化演出,在这个舞台上,可能经常演绎讽刺农村陋习的剧情。我们不能在讽刺过后就忘记了所担负的弘扬文明乡风责任。文化礼堂终非家族祠堂,更应该担起挑战陋习的重任,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