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自中央文明办确定温州市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以来,该市深入推进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了“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小组联动机制,完善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以“一约四会、文化礼堂、五美乡村”等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六大行动”。移风易俗也被纳入五美乡村、幸福社区考评体系,对发生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的取消参评资格或撤销称号。
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工作之一,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倡导遏制陋习、树文明新风,温州市移风易俗贵在探索笃行中找准工作载体,打好“组合拳”实招,不断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咬定目标“以上率下”。移风易俗破立结合要靠政府推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是关键。党风引领民风,党风的改善对社会道德风尚有着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身正者,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者,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作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温州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相关规定,这是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以上率下推进移风易俗的立说立行,也是打造激浊扬清移风易俗高效领军队伍的践行。
咬定目标“抓铁有痕”。移风易俗猛药去疴”要开好方子,“重典治乱”还要依法加强治理方显威力。温州各级政府在出台系列移风易俗相关制度,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的基础上,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尤其是移风易俗中私坟整治难题勇于迎难而上。窥一斑见全貌,仅温州小县城文成县城拆除、迁移、绿化、深埋私坟5242座。“宗祠改建文化礼堂”更是温州移风易俗工作的一大亮点,成功将169座宗祠和84座宗教及民间信仰场所改建成文化礼堂。拉高标杆“抓铁有痕”综合治理,推动陈规陋习转化为清风正气。
咬定目标“惠民走心”。移风易俗试点探索实践要找准载体、找准抓手,才能有的放矢。文成县作为温州小县城将移风易俗观念植入农村,组织开展“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系列评选活动,打造“孝德文成”、“诚信柜台”等区域道德品牌,启动创建“文明示范一条街”。还把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强基固本、利民惠民的重要抓手。打造“爱国型”红色品牌、“法治型”廉洁品牌、“和谐型”和睦品牌等特色文化礼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地,成为乡村群众提供参观、学习、宣传的良好平台,为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去年鼓励年轻人在文化礼堂举办了121场婚礼,让婚礼办得既节俭又有新意,纠正了群众的攀比心理、面子观念,又建立了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俗。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在温州各地已渗透人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风俗之变,关系盛衰;然而,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倡导遏制陋习、树文明新风,贵在探索笃行中让文明之风点面开花蔚然成风,将文明理念升华为最美风尚。(王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