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17年以来,乐清市委市政府针对丧事大操大办、出大殡、丧事扰民等陋习现象,以全国移风易俗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丧葬礼俗整治为重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简朴办丧、文明办丧蔚然成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省、市领导多次对乐清的做法予以批示肯定。在温州市“社会道德环境和社会公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调查”中,乐清市民对婚丧嫁娶操办满意度从2015年垫底的41.64分提升到70.86分,跃居温州市第2;相关经验做法多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并两次作为先进典型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
一、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的主要做法
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风俗革命,是破除陈规陋习的系统工程。乐清市以“丧事简办”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丧葬礼俗整治大行动,从根本上转变群众丧葬观念,革除丧葬陋习,形成科学、文明、节俭办丧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大调查、大动员、大宣传。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的过程。针对丧事大操大办的旧观念、旧思想,乐清市通过大调查、大动员、大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新理念。一是大调查。通过开展网上和线下民意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万份,96%的受访群众希望办丧费用在10万元以下,其中71%的群众希望在5万元以内;78%的群众选择出殡酒席控制在20桌以内;66%的群众选择严格控制或取缔燃放烟花爆竹。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群众对改变丧葬陋习的迫切意愿。二是大动员。召开全市丧葬礼俗整治6000人大会,市委书记做动员讲话,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纪律全力以赴打赢移风易俗攻坚战。市委书记和市分管领导亲临乡镇(街道)和村(居)调研,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全市各机关、乡镇、学校、村居等纷纷开展“文明新风”大讨论,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全市党员干部共签订承诺书9.3万份。全市共悬挂张贴发放各类公告、倡议书、宣传折页等资料100多万份。三是大宣传。在乐清日报、乐清电台、乐清电视台、中国乐清网等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主要时段、移动客户端首页推出“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雁山快评”等专栏专题,推送新闻报道700多条,通过互动访谈,典型事例报道,讲述生动故事,高密度强态势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新路径、新要求、新制度。为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乐清市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提出移风易俗新要求,制定移风易俗新制度。一是新路径。坚持试点先行,鼓励各地进行符合实际的实践探索,确定南塘、天成等2个镇街为试点,其他23个乡镇街确定1或2个试点村,提炼总结形成适合当地需要的移风易俗新路径。如南塘镇率先出台深化殡葬礼数改革“九项措施”,推行丧事简办;天成街道万桥片区在2014年已推行丧事简办的基础上,又出台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七个不超过”、“七个禁止”、“三个倡导”等细则,形成了“南塘典型”和“万桥模式”,其他乡镇、街道纷纷借鉴学习,探索出了可看可行可推广的具体做法。二是新要求。推出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民生、文化礼堂教化、乡风评议推动、五美乡村创建“六大行动”,出台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强化刚性约束,规定市民操办丧事遵守“五个不超”[①“五个不超”: 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绝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活动期间用餐仅限于工作人员、直系亲属且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不变相搞流水席,倡导不置办出殡酒席,如确需置办,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和“五个禁止”[②“五个禁止”: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禁止在丧事活动中施放(悬挂)白气球、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电子花圈车、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或为赌博活动提供赌具以及其他丧葬陋习行为;禁止火化、出殡、回山沿路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家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爆竹一串外)、烧撒纸钱、播放哀乐、吹号奏乐以及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制造、销售用于丧事活动超标准的花圈、花篮、花匾以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还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和“两代表一委员”等重点人群严格执行“五个规定”[③“五个规定”:严禁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借机敛财;确需置办出殡酒席的,出殡酒席总数不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除近亲属(包括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外,不应参加丧事守夜活动,不应参加丧事期间的用餐和出殡酒席,不准参加违规办丧的吊唁活动;严禁使用公务车辆或安排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操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丧事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操办丧事报告制度。]。加强各村“一约四会”[④“一约四会”:“一约”为村规民约;“四会”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建设,组建村级红白理事会,全市911个村都将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文明办丧具体事项和违规办丧惩罚措施,以村民自律的形式推进办丧习俗的改变。三是新制度。出台了《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指标,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丧事办理事前告知、事中监管、事后处理制度,对违反殡葬改革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和婚丧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一律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扩大丧事集中办理范围,简化丧事审批手续和办理流程,各乡镇(街道)设立窗口统一集中办理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审批手续,让群众只需“跑一次”。同时,还倡导推行节地生态葬法,鼓励绿色殡葬,鼓励村居建设村级公益性骨灰堂,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骨灰堂建设。
(三)强监管、强巡查、强执法。乐清市委市政府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日常监管、专职巡查、联合执法,全力打好“丧葬礼俗”整治攻坚战。一是强监管。成立全市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办公室,下设4个巡查组与综合宣传组,从各单位抽调20多名精干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协调。建立巡查督查机制,通过日间巡查与夜间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提交每周例会上通报、研判和考评,并形成专报报送市领导,每月对考评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做到每天一巡查一汇总一处置、每周一例会一研判一专报、每月一排名一通报。聘任55名丧葬礼俗整治市民监督员,不定期对各乡镇开展监督。同时,加大对宗教教职人员的监管,发挥宗教界人士在移风易俗方面的正面作用。二是强巡查。各乡镇增挂移风易俗管理办公室牌子,核增中层职数1名,共配备移风易俗监察专职人员174人,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整治经费1052万元,保障工作开展。实行乡镇值班领导带队、巡查专职队伍和综合执法人员“一天数查”的常态化模式,发动村两委、村老协、村红白理事会等各级力量,做好事前告知、事中监管,事后处置,采取日间巡查、夜间抽查,保持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高压态势。三是强执法。抽调纪委、公安、民政、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联合执法大队统一行动,对违规违法丧事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处置。纪委对丧葬礼俗整治过程中履职不尽心、工作不到位的相关党员干部予以严肃问责;公安局对妨害公共安全的燃放烟花爆竹燃放者、丧事活动赌博参与者一律拘留,对出殡车辆超过5辆的一律拦下检查;民政局对违反“三个五”规定的一律推迟遗体火化时间;交通局对参与丧事活动的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一律扣车进行调查处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占道搭棚一律拆除、没收;气象局对违法施放白气球者一律从重处罚;民宗局对违规参与丧事活动的教职人员一律严格管理;市场监管局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制售封建迷信用品的店铺、摊点一律吊销营业执照,停业整顿。
二、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所取得的成效
自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丧葬礼俗”整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整治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简办丧事,极大地发扬了我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有效地遏制了党内大操大办的奢靡之风,为端正社风、民风、乡风发挥了表率作用;各职能部门通过严厉打击各类宗教迷信势力,斩断丧事大操大办背后的利益链条,对陈规陋习釜底抽薪,使公序良俗生根发芽;广大人民群众在节约了办丧开支和精力的同时,在认识上实现了“薄养厚葬”、“厚养厚葬”到“厚养薄葬”的转变,对传统“孝道”进行了正本清源。经过这次“丧葬礼俗”整治的洗礼,加深了老百姓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理解,真正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群众的思想之中。
(二)“丧葬礼俗”整治重塑了助推乐清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良好风气。在整治工作开展以前,乐清的丧葬陋习现象突出,出大殡屡禁不止、丧期占道搭棚越来越突出,丧期用餐和出殡酒席越摆越多,聚众赌博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对乐清整体发展环境、投资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不可估量。整治工作开展以后,全市共有办丧活动6800余例,各级各部门联合执法,统一行动,累积到户巡查4000余户,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200多例;查处烟花爆竹行政案件119起,收缴烟花爆竹7500余箱;成功打掉以白喜事为掩护的设赌团伙3个;查处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34辆、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200例;生态化改造私坟1000余座;取缔无照丧葬用品经营户12户。经过整治,有效打击了多年来丧事大操大办“法不责众”“人死为大”的不良现象,以往传统的不良习俗被抛弃,丧事简办、文明吊唁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办丧仪式明显简化,办丧规模不断缩小,群众负担大幅减轻,乐清因出大殡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基本杜绝,因使用违禁丧葬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几乎绝迹,极大地优化了百姓生产生活的“软环境”,有效地提升了吸引企业投资发展的“硬实力”。
(三)“丧葬礼俗”整治抓住了痛点赢得了民心。在比阔气、讲排场的丧事大操大办过程中,基层百姓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一些普通家庭因为办丧而债台高筑,不仅负债累累失去尊严,还牺牲了创业发展的基础,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经过整治,办丧周期从原先的5天以上减至3天以内,办丧费用从原先的普遍20万元以上,下降到了平均3到7万,节约了社会资金10亿多元,很多百岁老人、高龄老人生前要求子女简办丧事,缩短殡期,不收人情,不办酒席,有效杜绝了丧事大操大办造成的铺张浪费,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深受群众的支持,社会叫好声一片,真正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①“五个不超”: 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绝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活动期间用餐仅限于工作人员、直系亲属且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不变相搞流水席,倡导不置办出殡酒席,如确需置办,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
②“五个禁止”: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禁止在丧事活动中施放(悬挂)白气球、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电子花圈车、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或为赌博活动提供赌具以及其他丧葬陋习行为;禁止火化、出殡、回山沿路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家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爆竹一串外)、烧撒纸钱、播放哀乐、吹号奏乐以及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制造、销售用于丧事活动超标准的花圈、花篮、花匾以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
③“五个规定”:严禁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借机敛财;确需置办出殡酒席的,出殡酒席总数不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除近亲属(包括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外,不应参加丧事守夜活动,不应参加丧事期间的用餐和出殡酒席,不准参加违规办丧的吊唁活动;严禁使用公务车辆或安排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操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丧事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操办丧事报告制度。
④“一约四会”:“一约”为村规民约;“四会”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