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9/2005-0099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05-0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民政局200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8-04-02 14:24:25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2004年,是我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五”规划的关键年;是积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落实年;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理念的奋发年。这一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港三城”和“平安温州”建设的奋斗目标,以深化效能革命、创建文明机关为载体,建章立制,理顺关系,严格履行各项工作职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取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全局干部职工再接再厉,拼搏进取,取得了全市文明机关的光荣称号。各项业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婚姻登记机关”,被省人事厅、民政厅评为全省勘界工作先进集体。

  一、深化效能革命,创建文明机关,民政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

  市委常委会2004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对民政工作提出很多任务要求,今年又是落实之年。局党组在分析全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把深化效能革命、狠抓机关建设作为今年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创建文明机关为载体,来推动民政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章立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狠抓机关建设。在硬件上改善了办公环境,修缮办公楼。在软件上制定了《温州市民政局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汇编》和《机关党建工作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事。二是法制建设,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依法行政及政务公开工作。充分利用《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宣传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组织做好我局行政许可项目、规定、主体和收费等“四项”清理工作和市第三轮审批改革工作。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知识培训及考试。制定了《温州市民政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在局机关和吴桥民政办事大厅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和收费公示栏,广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建设,树立了民政基层单位良好的“窗口”形象。三是现代化建设,以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平台,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和民政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研究确立民政事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制定《数字民政建设可行性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民政网建设和业务软件开发方案》,为2005年民政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综合治理,按照“平安温州”建设的要求,定计划,明目标,立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完成了“铁网行动”、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挂钩帮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计生等各项工作任务。议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还设立了局信访接待室,开通民政热线电话,宣传民政工作,提升民政形象,实现了市级文明机关的要求,民政事业发展总体环境明显优化。

  二、统筹全面发展,狠抓工作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任务得到落实。各县(市、区)按照省政府“江山会议”的精神,狠抓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开展调查摸底,制定方案,争取资金,加快农村敬老院和城市福利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4月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和8月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现场会后,各地加大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力度,特别是9月2日刘奇市长就完成集中供养省定目标给各县(市、区)领导发出了督办信后,迅速推动了全市的集中供养工作进度,使全市农村敬老院和城市福利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的台阶。截至12月,全市农村五保对象7599人,已集中供养的5167人,集中供养率为68%,其中户院挂钩441人,户院挂钩率为5.8%。城镇“三无”人员1085人,已集中供养946人,集中供养率为87.7%,其中户院挂钩36人,户院挂钩率为3.3%。集中供养任务如期完成省定60%以上指标。

        2、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初显成效。我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开始启动。我市担负省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试点的瓯海区、文成县已出台了《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并按照省政府规定的财政人均不低于3元的筹资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瓯海区安排财政资金114万元,其它资金50万元;文成县安排财政资金72万元,其它资金48万元。温州市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工作,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关注下,《温州市社会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已于12月2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市、区财政每年以人均各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政府财政将为市区困难群众每年提供1351.15万元的医疗救助保障资金。其他各县(市、区)也积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和刘奇市长的批示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制订和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做好准备。

  3、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城乡一体化低保制度已经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65223户、129654人,占总人口数的1.73%,比上年度分别增加了14189户、35700人和0.45%。支出保障金6639万元,同比增加1650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为77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为41.4元,分别增加5元和3.4元。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低保退出机制,2004年度退出低保7121人。二是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普遍建立。各地为理顺救助工作关系,加强救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县(市、区)编委对县、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发了编制文件,11个县(市、区)组建了社会救助工作中心;全市292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所,组建率为100%;6480个社区、村委会落实有专人负责。

  4、双拥优抚安置成效显著。继续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10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我局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光荣称号。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生活难、乘车难的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建立重点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方案,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重点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各县(市、区)均开展了重点优抚对象走访慰问活动,加强沟通,争取社会优待政策,确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能及时发放,努力为重点优抚对象做好服务。进一步深化安置改革,努力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进度。全市共接收2003年冬季退役士兵3827名,其中城镇义务兵934名,农村义务兵2813名,转业士官80名;市本级接收退役士兵716名,其中城镇义务兵355名,农村义务兵337名,转业士官24名。2004年4月底,市本级完成城镇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6月底,全市完成2003年冬季退伍安置工作,全市城镇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士官安置率达100%,城镇义务兵选择自谋职业878名,自谋职业率达94%。

  5、殡葬改革继续深化。2004年我市殡葬改革以“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生态葬法推广和丧葬礼俗改革为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全市除海岛洞头实行遗体深埋立碑外,全市全年死亡人口35269人,火化35269人(包括起棺火化6例),火化率继续保持100%,有力地保障了火葬的推行,其中市殡仪馆火化13670具。为公安部门和“110”处理遗体450具,为全市特困户、低保户、三无人员和“五保”户减免出车费和殡仪费达80多万元。二是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平阳殡仪馆、火化场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营。三是明确任务扎实开展“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清明期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清明期间祭祀活动管理的通知》,各县(市、区)都加大了宣传管理和治理力度,开展了“三沿五区”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经营性公墓做好建章立制、绿化美化、维护费提留以及对违规墓穴的整治工作,目前已建有骨灰存放室7个,生态墓地50个,全市各县(市、区)已治理“三沿五区”视线内私坟60481座,治理率为32.2%。有效地遏制了“三沿五区”青山白化回潮现象。四是防止丧事大操大办。共宣传教育丧属文明办丧2218人次,送达通知459份,制止、劝阻丧事大操大办、出大殡47家。

  6、老龄事业不断发展。围绕“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促进全市老龄工作的新发展。一是落实老人的优待政策,出台《温州市2004-2005年为老年人办实事实施意见》,确定为老年人办实事项目。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建立老人健康档案,慰问60岁以上特困老人,发放特困老人补助金。完成了90周岁至99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工作。二是积极组织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通过申报检查,我市瑞安、瓯海被评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瑞安市、鹿城区被省老龄委推荐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做好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的创建工作。鹿城区水心街道桂柑等67个社区申报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占总数的33.6%。

  三、提高管理水平,履行民政职能,其他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做好民政工作,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随着政府有经济管理型向公共管理型的转变,民政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民政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1、社会救灾救助工作及时有效。在自然灾害救助方面,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侵袭我市后,全面启动《温州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周密计划,迅速行动,组织发动灾区灾民重建家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是及时发放救济款物。截至去年底,全市共筹集资金8558万元,下拨各县(市、区)到位资金7327万元。同时,发动社会各界捐赠近3500万元。市、县两级在第一时间安排救灾专项资金救济灾区,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房住,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二是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已投入倒房重建资金4075万元,动工1245户、4356间,分别占需重建户数和间数的99%和98%;竣工1095户、3568间,分别占动工户数和动工间数的88%和81%;全市倒房恢复重建率达到80%,整体进展顺利。

  2、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社会福利机构总量继续增加。今年全市共批准筹办社会福利机构13家,可新增床位1280张,其中市本级380张,鹿城350张,苍南240张,瑞安310张。第三批“星光计划”和中央福彩资助民办福利机构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全市39个以敬老院为载体的“星光计划”项目于5月份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市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明天计划”顺利实施,今年全市已完成手术恢复功能的残疾儿童46人。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市救助站今年全年接收救助对象1118人,为救助对象提供通讯联系945人次,购买车票资助返乡186人次,提供医疗救治64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市精神病院共收治“110”流落街头的精神病患者达152人次。今年我市共发行福利彩票1.5亿余元,总销量列全省第二位。其中电脑福利彩票销量近1.4亿元,销量实现翻番,比去年同期增加7600多万元,增幅达118%,超额完成省中心下达的9700万元的全年发行任务。福利工业发展继续呈上升势头,年工业总产值70.8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3.2亿元,安排残疾职工7219人。    

  3、民间组织管理切实加强。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为中心,推进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扩大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影响。今年,经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共348个,其中社会团体10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39个。全市的行业协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得到培育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真情回报社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经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4个,其中市本级19个,县(市、区)66个,乡镇(街道)8个。民间组织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分地发挥了作用,2004年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苍南县建设商会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4、社会事务不断规范。认真贯彻省政府〔2004〕4号文件,推进婚姻登记集中办理工作。逐步婚姻集中登记工作,目前我市除乐清、永嘉、洞头3县(市)外,其他8个县(市、区)均已实现了婚姻集中登记办理,并于每周向当地计生部门通报婚姻登记情况,市本级每月将涉外结婚登记的情况向市计生委流动办通报,配合做好计生工作。今年,全市依法办理结婚登记84248对,补领登记4901对,办理离婚登记5448对,办理收养登记273件,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0415件。同时,做好全市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全市119名婚姻登记人员取得了省民政厅颁发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我市婚姻登记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满意率普遍提高。

  5、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基本完成了地名数据库建库工作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已着手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准备工作。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中全年共完成县级界线检查16条、813公里,界桩24个。同时,先后与丽水、台州方面顺利完成温丽线、温台线联检工作。全市共命名、更名街路660条,巷弄401条,住宅小区37个,建筑物38个,桥梁4座。

  6、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取得进展。我局积极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直选试点工作,在完成试点后全面铺开,起草下发了《温州市关于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全市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同时,社区服务得到长足发展,积极组织社区参加“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及万家社区文明建设知识竞赛活动”,共援建图书169套,金额达76万元,温州市也被民政部评为先进市。今年共有8个百佳社区,18个示范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泰顺县被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县。我市在泰顺、平阳、文成等县进行了大幅度的村规模调整。泰顺县原来的523个村调整到306个,调整到306个。平阳县从原来的870个村调整为602个,减少了268个村。文成县从原来的540个村,减少了155个村。另外,召开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和全市电视电话动员会,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4年,我市民政工作抓重点,找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双拥优抚、殡葬改革、老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就民政工作亲自批示,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创建文明机关和抗击第十四号台风“云娜”的工作中,全体民政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克服了人员不足,办公设施落后的困难,体现了民政干部职工的良好风尚。但民政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系统内部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民政队伍整体素质和民政现代化建设有待提高。

 

温民办〔2005〕8号

关于上报《温州市民政局2004年工作总结》的

报   告

 

市人民政府:

        现将《温州市民政局2004年工作总结》报上,请审阅。

 

 

 

 

 

 

 

  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民政  总结  报告

    抄送:省民政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协。

    温州市民政局办公室                                                                          2005年1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