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慈善帮扶 延伸救助可达性 | 鹿城区“慈善+救助”模式助力困难群众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4-04-17 10:53:00 来源:鹿城区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州市鹿城区以“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助推共同富裕”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富试点为契机,聚焦“慈善+救助”创新领域,致力于健全救助机制、激发救助生态,全面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推动新时代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两年来,累计发动慈善力量40余万人次、惠及困难群众20余万人次,慈善助力低收入群体帮扶案例被国家发改委推广。

一、纵横贯通,激活“慈善+救助”内生力

(一)优化布局,延伸“慈善+救助”服务触角。有效统筹社会资源,区级助联体建设依托全省首个枢纽型慈善综合体,街镇级“助联体”建设结合社会工作站、慈善工作服务中心合署使用,搭建“区一镇街一村社”三级救助服务网络,打造186家三级助联体、108个慈善服务点及380支社会志愿服务团体相互串联的“15分钟救助服务圈”,把救助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区级助联体引入孤独症青年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壹星酿”烘焙坊)等,打造出十余个功能分区,聚焦困难群众高频需求,有效链接政府、慈善组织、企业等帮扶资源,区慈善总会、红日亭等慈善组织带动百余个慈善项目入驻,集结社会力量,形成救助帮扶合力。

(二)夯实队伍,凝聚“慈善+救助”大爱力量。以打造覆盖广泛、治理规范、服务专业的“慈善+救助”组织体系为目标,加大慈善组织的培养孵化力度,进一步支持慈善领军人物个人成长、资源扩展和带动作用发挥,固牢全区慈善事业的智力支撑。引导慈善组织进驻助联体实现资源统筹、队伍培育等需求。目前,全区已有35家慈善组织进驻助联体。

(三)厚植文化,擦亮“慈善+救助”地域品牌。持续厚植以“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红日亭为代表的善亭文化,全域实施“一街(镇)一亭一品一特色”培育计划,拓面建设18家“善亭”组织、200多个伏茶点,与助联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周边居民链接帮扶资源,推进美好生活。

二、体系重塑,提供“慈善+救助”源动力

(一)数智破题,构建帮扶救助新应用。集成民政、残联、医保等20余个部门数据、5040余户低收入家庭需求、35家慈善组织资源,迭代升级“慈善鹿城”数字化应用,打造“群众线上求助、民政平台统筹、慈善组织领办、线下快速救助、救助成效公开”的闭环智慧救助模式,大力推进传统救助向现代救助转变。积极运用“帮扶在线+慈善鹿城”,精准排摸需求、链接慈善资源,形成供需匹配闭环帮扶模式;做好对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家庭的走访摸排,做到数据全量归集,形成“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做好政策帮扶,切实提高帮扶资源与困难需求匹配精准度,累计帮扶解决低收入群体急难愁盼问题1.2万余个。

(二)专业引入,推动基金运营高效率。探索引入专业机构对慈善基金“鹿力同心•共富基金”进行运营,通过购买稳健理财产品等方式提升慈善基金投资收益率,确保帮扶项目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公布资金使用明细等方式,提升资金使用透明程度,增强爱心人士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全区已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会3家,落地7单慈善信托,让慈善信托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三)加强反馈,确保慈善帮扶长发展。率先出台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帮扶慈善积分管理办法,并创新制定价值转化标准,同步上架线上积分商城,让“好人有好报”可感知、可转换、可持续,激励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帮扶。去年以来,捐赠善款超1.7亿元。

三、丰富内容,注入“慈善+救助”新活力

(一)“慈善+救助”提高残疾人社会存在感。积极开展助学助残等慈善帮扶行动,拓展打造面向残疾儿童的“点亮星星”慈善品牌,打造“壹星同行”项目,开展公益活动600余场,受益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属超万人次,一对一支持和帮扶孤独症青年90人,帮助20名孤独症青年实现多元就业。

(二)“慈善+救助”弘扬敬老爱老文化。打造面向老年人的“怀爱桑榆”慈善品牌,设立“共享幸福”慈善基金。建设运营“邻里食堂”46家,老人和困难对象用餐可以享受5到10元的费用减免。

(三)“慈善+救助”点亮困境儿童未来。对接慈善项目,调高我区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能,我区建设示范型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4个;实施“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为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6万元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