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文件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97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0-07-20 16:51:57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林盈盈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健康养老服务多元化体系建立的提案》(政协提案197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赞同您的观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源和单一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逐渐暴露出了医养结合难、覆盖面不足等短板问题。为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自2015年以来,省、市两级政府一直将“养老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作,2019年更是纳入温州“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健康温州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中统筹推进,着力补齐我市养老服务短板,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机构居家养老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98家,建有279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365个为老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文体娱乐、上门送餐等综合养老服务;二是医养康复服务融合不断加深。全市在鹿城南郊街道、瓯海新桥街道等5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探索“+民办医院、+护理站、+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养老服务组织”等4种康养试点模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康养可上门、中心康养家门口、医院康养直通车的“一站式”康养服务;三是社会化改革成效不断凸显。全市2046家公建养老服务机构完成社会化运营改革,通过将公建养老服务设施交由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企业)运营,提升公建养老服务设施长效活力,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四是“时间银行”为老模式探索不断推进。在苍南县试点探索“时间银行”为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为老服务时间储蓄和兑换制度。2019年吸引35家专业机构和13家社会组织参与,注册人数达到1836人,服务社区老人超过2000人次。

下一步,我局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按照“奋战2510,奋进2020”的总体部署,锚定两大目标,努力把温州打造成浙南养老服务高地、全省养老服务标杆区。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顶层设计。6月28日召开全市民政大会,市委书记陈伟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会上对今后时期养老工作均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养老工作的重视。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树品牌,确保我市养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出台《温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聚力五大工程,抓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工程、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工程、养老服务要素支撑工程、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工程、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工程;三是编制《温州市养老服务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全面分析温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机遇,明确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四是启动养老服务立法,实现我市养老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填补我市养老服务立法空白,争取2021年出台。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兜底作用,2022年前各县(市、区)均建有200张床位以上护理型养老机构,探索“扶贫+养老”模式,在永嘉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独居、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实施精准扶贫。二是出台《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提高床位补助至最高每床12000元,实施星级入住奖励等政策。三要积极落实在财政补贴、税收、土地等政策方面以及水、电、气价格方面的优惠政策,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养老机构幸福指数评选,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发展,打造一批养老服务知名品牌,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规模,更好满足各类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实现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扩大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面,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二是落实新建小区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套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2‰,每百户应达到30平方米,并按照每处不少于300平方米集中布置,新建社区级建设项目应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确保养老服务设施与所在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三是深度融合社区养老与社区医疗、康复、文体、家政等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各县(市、区)至少培育2家以上家院融合的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或组织。

(四)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升医养融合能力。一是继续推进护理型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对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院给予10-50万元一次性补助,加快失智症照护专区建设,床位数不少于公办机构床位总数5%。3年建成20个康养联合体,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继续丰富试点成果,为全省康养试点提供更多温州样板、温州素材。二是要在我市已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市民生活能力评定委员会,逐步健全相关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分担、资金筹集标准和方式、护理服务内容和形式,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三是市卫健委近期起草了《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方案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医养融合进行了试点,并拓宽了服务范围。全市医疗机构中开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病区床位6652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96.6%,6家三级中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千名老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达4.35张。四是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可同时挂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牌子,享受医疗行业和养老行业的双重优惠政策。

最后,感谢您对温州养老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谢睿思,联系电话:89985123,15757161447。

                                                                                                                                          温州市民政局

                                                                                                                                         2020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