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张红姬等3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政协提案82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局赞同3位委员的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确存在着专业性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等短板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着力克服短板问题,继2014年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后,又于2017年底争取到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机会,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近几年,我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改革工作:
(一)不断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自2013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村居“转并联”后闲置资产、老年活动中心、城乡闲置的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投入1亿多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共建成在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794家,为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健康体检、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等养老服务,打造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2017年试点探索建设发挥“全天托养+上门照护”双重养老服务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5家,让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享受机构照料、上门照护、居家护理等一站式综合型的专业养老服务,切实满足了部分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美好期盼,缓解了家庭的照护压力。
(二)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保障力度。2018年、2019年市本级财政分别拨付了3106.2万元、1416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经费、市区老年人伙食减免补助。这两年市本级还安排了126.2万用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将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运营补助写入《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温委发〔2018〕45号),确保养老服务机构长效运营。
(三)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一是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65岁以上老人年签约覆盖率达81.3%。加强健康档案及管理,通过定期巡诊、按需上门服务、对养老服务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评估、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和健康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2.2%。二是推进社会化运营。扶持本地为老服务组织,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组织),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各类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186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三是推行“安心手环”保老人平安。率全国之先,创新利用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平台为失智老人免费发放“安心手环”,2016年-2018年,三年累计发放“安心手环”3.5万个,找回走失老人339人,找回率100%。
(四)不断规范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发挥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在敬老助老方面作用,推出了“关爱空巢老人爱心超市志愿行动”“温州志愿节之中秋敬老关爱行动”“乡村公益特派员”等一批服务时间长、深受老人欢迎的志愿好项目,为各类老人提供常态化、项目化的志愿关爱。二是高度重视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各校积极与镇街、社区、周边养老服务机构联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活动,如温州护士学校“兰小草”志愿队组织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敬老院老人开展量血压及义诊活动。三是政府向专业为老组织(企业)购买养老服务,为低保低边、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定期、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4.2万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达4000余万。
虽然我们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你们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2020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20〕19号)和《温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温政办〔2020〕59号),按照“把温州打造成浙南养老服务高地、全省养老服务标杆区打下扎实基础”的总体目标,从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水平、补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短板等方面入手,全面促进我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品质提升。并明确,到 2022 年,福利彩票公益金至少55%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和“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国内外培训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护理员培训。扩大大中专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2020年计划培训养老护理人员7000人次,家庭照护人员9600人次。二是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将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家政服务点进行融合,引导居家老人在中心或服务点进行需求登记,按需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单个或多个乡镇(街道)为单位,委托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企业)运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279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365个为老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文体娱乐、上门送餐等综合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继续开展2020年“乡村公益特派员”行动,遴选100名公益特派员派驻村居,重点针对孤寡、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服务;开展“百家社团进村社”组织动员全市100家优秀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项目供全市村居群众点单;开展“新青年下乡”、青年志愿者进社区专项行动,让青年志愿者与困境老人结对服务,全年开展志愿服务集市进社区1000场。此外,从市公安局了解,老年人免费“安心手环”项目未列入2019年和2020年项目,目前已停止发放工作,但原先发放的“安心手环”走失查找和维保工作仍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按照“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二级服务网络布局逐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服务能力。我市计划2020年建成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40家,提供康复护理、家庭支持、短期托养等服务;通过开办老年食堂、新建中央厨房、与社会餐饮企业签约等模式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有效覆盖,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送餐上门等服务,助餐服务覆盖50%以上社区(村)。在全市铺开“互联网+健康养老”项目,线上提供远程医疗、健康咨询、预约转诊等服务,线下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到2020年底,该系统可覆盖80%以上镇街。
(四)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探索以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引进专业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借助其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60%以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满足各类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星级升降管理机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运营补助核发,并在全社会公开、公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五)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套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2‰,每百户应达到30平方米,并按照每处不少于300平方米集中布置,新建社区级建设项目应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确保养老服务设施与所在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不足的,可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予以解决,也可在相邻新建地块内予以补足,鼓励将配建指标进行适度集中,统一设置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具备医疗、康复、文体、家政等功能的镇街级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制定的《温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将养老服务设施改造列为我市老旧小区重点改造内容之一。市体育局将会同有关县(市、区)推进体育进社区项目,努力弥补、更新、增设居住小区健身器材的不足,并督促有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建设新建小区时,按规定留有体育健身场所,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最后,感谢你们对温州养老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谢睿思,联系电话:89985123,15757161447。
温州市民政局
2020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