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全力谋实“十四五”规划 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28 14:14:06 来源:温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9月28日,温州市民政局举行“迎国庆、树新风‘红色’婚礼”暨浙江省婚俗改革启动仪式。市民政局供图

创新探索打造“真爱到家·社会救助联合体”,图为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真爱到家·社会救助联合体”。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图为苍南民健社工助力县殡仪馆开展防控。

加大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移民喜领房屋产权证。

温州市民政系统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健全各项托底性民生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补齐民生短板,谋实“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夯实民政基础。

回眸2020年

看高质量“民生答卷”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开启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之年,是持续推进民政事业创新突破的一年。6月,全市民政会议召开,会前,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2年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均召开了民政会议,并出台了地方贯彻意见。这一系列举措,发出了温州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在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全市民政系统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动各项民政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实施省级康养试点,瓯海入选全国智慧康养示范基地。实施省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试点,推出“真爱到家”等救助创新平台,大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实施省级殡改综合试点,完成历史埋葬点生态改造1万座,建成55座节地生态示范墓园,实现丧事集中办理率60%以上。龙港全面完成村改社区,龙港撤镇设市获评省改革创新特别贡献案例。

服务民生坚实有力。保障低保、低边、特困对象15.75万人,保障人数全省最多,支出救助资金9.78亿元,同比增加41%。保障孤、困、留守儿童2.33万人,支出孤困儿童保障资金4240万元,鹿城困境儿童生活费标准全省最高。扶持水库移民14.8万人,投入移民扶持资金2亿元,连续第6年被评为全省移民工作优秀市。办理婚姻收养登记5.4万件,实现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殡葬惠民政策提标扩面,惠民人数3.8万人,惠民金额2600万元。销售福利彩票15亿元,居全省前列。最新城市慈善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三。

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出台全国首个村委会换届选举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创新推行村社换届选举全流程“百步云”、委托“码上办”等精密智选手段,圆满完成全市3621个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创成1个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9个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率全省之先出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养老服务提质扩面。今年,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不断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浙南养老服务高地。超额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64户,进度全省第一;新建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家,提前两年实现全市全覆盖。累计引进13个社会办养老项目,总投资额约26亿元。狠抓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获全省家庭服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团体第二名。

全力抗疫筑牢防线,紧抓“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确保全市260多家养老、儿童福利机构零感染。344家社会组织、5.5万名社区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接收抗疫慈善捐款2.26亿元、防疫物资292万件,助力“两战”彰显民政担当。

数字赋能创新制胜,建成全省第一个市域“大救助”信息平台,实现社会救助三统三办、智能联办、无感智办、数据督办四大功能。打造“智慧村社通”平台,开展全域治理一张网微改革,99%的村社实现智慧自治,入选《长三角基层社会治理蓝皮书》十大治理典型案例。建成温州市标准地名时空数据库,为实现门牌地址标准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实时共享奠定基础。率先全省探索儿童福利便民“一件事”、养老机构开业“一件事”、社会组织登记“一件事”等改革,做法获省民政厅刊发全省交流推广,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展望“十四五”

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五城五高地’,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目标要求,以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现代慈善、社会事务、智慧民政等六大体系建设为主攻点,着力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树品牌,书写当好“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的民政篇章。到2025年,全市民政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足,社会力量参与更加积极,实施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民政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与温州打造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迈向现代化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准确把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窗口机遇,构建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浙南养老服务高地。“十四五”期间,200张床位以上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新建居住小区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25人,依托“城市大脑”全面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城市社区重点打造以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定位清晰、职责明确、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

加快建设精准有力的民生保障体系。准确把握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四个全面”布局变化,聚焦后脱贫时代社会救助功能定位,形成精准有力、全面兜底、全民普惠的救助保障格局。“十四五”期间,健全完善“1+8+X”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各地均建有集养护、康复、托管为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均建有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并正常运行,打造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示范样板乡镇。深化水库移民融入发展,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加快建设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准确把握从“事”向“制”“治”“智”转变的市域治理新路径,突出“精密智治”“和谐自治”的核心要素,努力打造更多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温州样本。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做好“一肩挑”后村级权力监管和制度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和支持其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构建枢纽型、立体型、综合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平台载体。积极探索龙港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依法规范的现代慈善体系。准确把握全网络时代公益慈善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慈善行业组织的实体发展,规范慈善网络与平台建设,形成“互联网+慈善”良好生态,建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健康有序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发挥慈善基地作用,将慈善基地打造成为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枢纽型慈善服务平台。同时,打造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真正惠及百姓的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在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上展现“重要窗口”的奉献与担当。

加快建设文明节俭的社会事务体系。准确把握民政服务涉及全生命周期的新特点,推动婚姻殡葬移风易俗改革,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科学规划建设殡葬服务设施,新建公墓实行骨灰楼(堂、塔)等节地生态安葬,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成为主流。深化“青山白化”治理,严禁新建翻新私坟,生态化改造历史埋葬点,实现还绿于山。全面推行丧事简办,全市主城区、人口集聚区实现集中办丧。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俭办。提升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场地建设达到国家3A级以上标准。

加快建设高效精细的智慧民政体系。准确把握民政数字化转型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的发展规律,树立“数字赋能、智慧应用、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推动民生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做到一个平台管全市、一组数据看态势、一张地图找点位、一部手机办事项。“十四五”时期,实现民政主责主业全面数字化、完全网络化和基本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