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拯司长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示范培训班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5-06-18 20:26:47 字号:

(2015年5月19日)

 

同志们:

  4月10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今天,我们在江苏南京举办培训班,主要任务是:交流地名普查试点地区成果转化经验,研究部署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为推动《规划》实施奠定实践基础。首先,受宫蒲光副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对参加培训的各地地名工作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表示热烈欢迎!对给予培训班大力支持的江苏省民政厅和具体承办培训会务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江苏省民政厅钮学兴副厅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介绍了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面推进地名普查工作情况,福建、山东、广西3省(区)同志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使我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就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开展的一次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普查是手段,成果是目的。成果转化作为地名普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在地名普查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对圆满完成普查任务,规范地名管理、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文化传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普查成果转化是服务社会民生的客观需要。地名是基础性社会公共信息,是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禹贡》就记载了大量地名,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更是记载了4000多条地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动,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正在推进的国家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也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地名实现数据库间的有机联系。与快速增长的地名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地名信息服务相对滞后,信息不全、不新、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四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形成数据更新维护长效机制,有利于构建全国区划地名数据支撑体系,协同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服务。

  (二)普查成果转化是规范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地名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是地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新地名不断产生,许多老地名逐渐消亡。与此同时,由于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地名“大、洋、古、怪、重”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洋地名、怪地名等情况尤为严重,老百姓看不懂,也听不明白,给地名规范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今年春节前,网上就曾流传着一个“地名改动大盘点”,网民们“历数”自己遭遇家乡改地名的尴尬,纷纷发出了过年“找不到家了”的感慨!开展普查成果转化,推动地名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地名管理、治理地名乱象,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

  (三)普查成果转化是保护地名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大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地名。据初步统计,我国现存的仅千年以上的古县就有800多个、千年古镇1000多个、千年古都城300多个、千年古村落7000多个。这些地名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年初,部里和光明日报社联合策划了地名故事专栏,开展了寻找最美地名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然而,总体来看,当前我们对国家地名文化遗产的底数详情尚未完全摸清,对地名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那些面临消亡的古镇、古村落、城市老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相对薄弱,大量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文字地名和口语地名面临消亡的危险。开展普查成果转化,编制发布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建设地名文化专题网站,有利于加大地名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力度,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普查成果转化是体现普查成效的关键环节。查清我国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要任务。根据前期试点情况估算,普查预计将采集标准地名1000多万条,数据量将达到数千G。这些数据资料凝聚着几十万参与普查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将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我国的地名情况,是全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死”的数据转化为“活”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资料作用,使社会各界能够切实感受和应用实实在在的普查成果。

  二、要准确把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总体要求和丰富内涵

  《规划》作为我国地名普查中长期规划,明确了今后6年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是指导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积极落实,在全面掌握《规划》基本内容基础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规划》要求上来。

  (一)围绕一个目标,找准成果转化的方向。《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善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要围绕三个方面下工夫,即规范地名管理、拓展地名服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宫蒲光副部长曾经在去年地名文化专题培训班上用16个字概况过地名普查和地名管理、地名文化、地名服务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普查为基,管理为体,服务为用,文化为魂”。这其中,地名普查作为地名工作的基础,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摸清地名底数详情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切实把握地名工作的重点、难点、紧迫需求和发展趋势,有序推进地名普查成果社会化应用。通过构建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查成果转化产品体系,进一步创新新时期地名管理,进一步强化地名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快地名文化建设,更好地推动地名事业发展。

  (二)明确一条主线,抓住成果转化的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和出好成果”。多出成果,强调的是规模,就是要紧紧围绕《规划》总体要求,精心设计、细致谋划,创新转化形式,丰富成果内容,形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成果和可解决长远问题、保障长远发展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等间接成果;快出成果,强调的是时效,就是要坚持“边普查、便利用”的原则,及早谋划、同步推进,确保第一时间将普查数据转化为应用成果;出好成果,强调的是质量,就是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充分论证、科学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每一个成果能产生应有效益,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处理四个关系,深化成果转化认识。一是要处理好成果转化与普查过程之间的关系。成果转化和普查过程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而是紧密融合、密不可分。要树立“一体化”意识,纠正那些“只有普查后才进行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是普查附属品”等错误认识,将成果转化与普查过程有机结合,将转化需求贯穿于普查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普查过程的质量控制,积极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发挥普查成果效益。二是要处理好民政主导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民政部门是地名管理的职能部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牵头单位,做好普查成果转化工作责无旁贷。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发挥好主导作用,着力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强化监管指导,着力完善配套政策,着力夯实转化基础。同时,要注意调动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吸收借鉴其他行业、领域,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发经验,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三是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之间的关系。成果转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要形成地名图(集)、录、典、志等直接成果,也要形成标准体系、体制机制等间接成果,可谓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树立全局意识,不断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善于“弹钢琴”。既要兼顾全局,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又要抓住牛鼻子,切实抓好国家区划地名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搞好图录典志编纂工作。四是要处理好数据保密与公开应用之间的关系。地名普查数据既涉及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一般信息,又涉及军事设施、准确位置等涉密或敏感信息。要树立保密意识,筑牢保密防线,确保地名普查数据安全。既不能粗心大意,失密泄密,也不能谈“密”色变,因噎废食。对于涉密或敏感信息,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未经处理不能对外公开;对于一般信息,要及时发布和对外提供,促进信息共享,满足社会需求。为加强数据申领使用管理,确保涉密数据安全,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在前不久印发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涉密数据保密管理办法》,就涉密数据使用申请与审批、涉密环境安全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各地认真遵照执行。

  (四)抓住五项重点,推进成果转化工作。《规划》指出,要“从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入手,围绕事关地名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需求,推进五个方面工作”。这五个方面工作,就是地名信息化建设、地名基础研究、地名图书编纂、地名文化保护和地名公共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地名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层面,其他四个方面是另一个层面。两个层面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地名信息化建设是成果转化的基础和支撑。搞好成果转化,数据建设是前提。没有数据,成果转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着力推进“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建设。“一个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区划地名数据支撑体系,创新数据实时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建立全国区划地名数据库更新维护长效机制,抓住普查契机推进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两个平台”,就是要建成覆盖全国的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平台和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建立地名日常管理审批、地名信息共享和地名信息社会服务机制。通过“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建设实现全国地名管理服务的一张图、一张网,确保地名信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其他四方面工作是成果转化的拓展和延伸。搞好成果转化,挖掘利用是关键。只有做足做好深加工这篇文章,谋划好地名衍生产品体系建设,才能避免成果转化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口号上。要围绕地名图书编纂,按照分级、分类、分批的原则,编纂出版一批标准地名图(集)、标准地名录、标准地名词典和标准地名志等权威地名工具图书,满足社会对地名信息的需求。要围绕地名基础研究,积极推动地名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能够带动地名学创新发展的专业论著,建设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地名标准体系,推动完善《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为地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要围绕地名文化保护,建设优秀地名文化研究、考证和发布平台,开通一批地名文化专题网站,开发一批地名影视作品、地名文化产品,筹划一系列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要围绕地名公共服务,以区划地名数据库为基础,组织编制城市和建制镇地名规划,尤其是新区地名规划,鼓励编制机场、港口、车站、海域等行业地名规划,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编制乡村地名规划,探索创新地名标志运营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和信息服务。

  三、切实搞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业务要求高。各地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扎实推进成果转化,确保《规划》得到全面、准确地贯彻实施,真正把各项《规划》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地名普查办、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将《规划》实施作为重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普查成果转化工作。要抓好计划管理,科学合理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将目标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具体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确保各项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将加强对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指导,对各地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评估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要抓好规划制定。各地要根据《规划》提出的任务要求,认真制定本地区成果转化规划,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成果转化规划体系。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汇聚各方共识,凝聚各方智慧。要加强规划论证,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任务,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抓好规划协调,加强与其他规划,特别是民政“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今年,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将适时组织开展全国地名普查督查,制定普查成果转化规划是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各地高度重视,抓紧抓好本地成果转化规划制定工作。

     (三)要强化资金保障。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社会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成果转化项目,列入财政预算,给予资金支持。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适宜市场化运作的成果转化项目,依托市场机制,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源参与规划实施。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将社会需求迫切、能够实现自身滚动发展的成果转化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努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地名产业链。目前,2015年度民政部本级成果转化经费已经落实。各地要做好本地区成果转化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名普查通盘考虑;同时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支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足额到位,实现资金使用与工作进度相协调,保证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普查成果转化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专业性很强,没有现成经验借鉴,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建立一支精通业务、能打硬仗的队伍。为此,部里组织开展了成果转化示范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和认识成果转化工作,掌握成果转化路径和技术要求。当然,要真正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仅仅靠部里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地地名普查办、各级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善于利用专业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地名普查技术支持单位的参谋助手作用。二是要加强技术骨干队伍培养,深入做好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普查人员的能力水平。三是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普查成果转化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通过资助工作创新、组织成果评奖等多种方式,及时给予鼓励,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成果转化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要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大对《规划》、成果转化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成果转化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成果转化工作的格局。要科学设计宣传方案,将成果转化宣传作为地名普查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整体普查宣传工作。要创新和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和新型媒介,进行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要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广泛宣传普查成果转化的最新进展,广泛宣传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

  同志们,在座各位都是各地地名工作业务领导和工作骨干,肩负着指导本级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大责任。培训时间虽然仅有短短2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大家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把普查成果转化方法和要求学好、学透,为圆满完成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祝培训班圆满成功!谢谢大家!